7月12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22年上半年知識產權相關工作情況。會上,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胡文輝介紹,截至2022年6月底,我國有效注冊商標4054.5萬件,同比增長20.9%。“總體上看,當前我國知識產權發展態勢穩中有進、質量提升。”
上半年商標注冊量增長20.9%
胡文輝介紹,在商標方面,上半年,我國商標注冊量367.4萬件。收到國內申請人提交馬德里商標國際注冊申請2699件。完成商標異議案件審查8.1萬件,完成各類商標評審案件審理21.7萬件。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底,我國有效注冊商標4054.5萬件,同比增長20.9%。
“伴隨經濟發展,我國商標申請量、注冊量連續多年保持較快速度的增長。”胡文輝介紹,2015年,我國首次實現了“商標累計申請量、商標累計注冊量和有效注冊商標量”三個超千萬。同時,國家知識產權局持續加強商標審查能力建設,2021年首次實現年度商標注冊審查量超1000萬件,將一般情形下商標注冊周期穩定在7個月,很好地提升了市場主體的獲得感。
此外,商標品牌價值和社會效益不斷顯現。從品牌價值來看,2022年BrandFinance全球最具品牌價值500強中,中國上榜的有84個,位居全球第二,涉及金融、科技、食品、工程、物流等多個領域,總價值達1.6萬億美元。
“自2017年我國設立品牌日以來已經6年,我國市場經濟主體和消費者群體的品牌意識增強。”北京工商大學商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洪濤表示,“品牌與商標之間具有強烈的聯系。品牌意識提升對于改善市場經濟環境具有重要意義,我國已是商標大國,但是并非品牌大國和品牌強國,因此,還需繼續引導市場主體規范有序地注冊商標、正確使用商標、有效地保護商標,提升品牌價值和品牌影響力。”
但在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中,也存在商標惡意注冊、囤積等問題。對此,胡文輝表示,近年來,國家知識產權局加大治理工作力度,集中開展打擊商標惡意搶注專項行動,常態化打擊商標惡意囤積行為,商標注冊秩序進一步規范,市場環境也得到凈化。
“下一步,將繼續嚴格按照商標法的規定,做好商標注冊和保護工作,為保市場主體、穩經濟大盤和持續激發市場活力提供有力保障。”胡文輝表示。
地理標志使用核準改革規模擴大
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保護司司長張志成介紹,地理標志專用標志使用核準改革是國家知識產權局深化知識產權領域“放管服”改革的一個重要舉措,主要是將專用標志使用核準的工作權限下放到省一級知識產權管理部門,由其核準并公告,市場主體用標更便捷,行政管理部門管理更直接。
目前,這項工作已經開展了兩批試點,其中第二批改革試點前不久剛剛啟動。張志成介紹,試點地方由第一批試點的12個省份增加至20個省份,涉及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數量由1218件提高至1951件,占總數比例由51.8%上升至82.9%。
“此次改革試點進一步優化核準程序、減少審批環節、精簡申報材料、壓減核準周期,更高效地滿足地理標志產品生產企業的用標需求,使試點成效惠及更廣泛的市場主體。”張志成表示。
同時,試點任務更聚焦。張志成表示,此次改革試點明確要求,各試點地方應推動市場主體使用地理標志專用標志覆蓋率達到80%以上。要按照“誰審批、誰監管”原則,形成以信用監管為基礎、以“雙隨機、一公開”和“互聯網+監管”等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的地理標志專用標志使用監管機制。
此外,此次持續深化改革試點工作,遴選第一批試點驗收獲評優秀的5個地方,探索建立地理標志專用標志使用異常目錄,建立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使用注銷工作體系并組織實施,依法推動將地理標志專用標志使用納入知識產權領域信用監管。
“改革之外,還需給市場主體和權利人一個緩沖期,減少改革給權利人和使用人帶來的不便,從而減少由此引起的社會爭議。”蘇州大學王健法學院教授董炳和表示,“接下來,主管部門應當把精力放在如何嚴把地理標志的認定標準、簡化地理標志集體商標和證明商標的注冊程序上。”
政策促經濟效能逐步釋放
疫情發生以來,餐飲、文旅等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經營活動受到較大沖擊。為了幫助此類行業復工復產,為相關的市場主體紓困解憂,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運用促進司司長雷筱云介紹,國家知識產權局深入開展商標質押融資等專項活動,為困難行業的市場主體融資和經營提供積極幫助。
雷筱云介紹,將聯合中國銀行(601988)開展商標質押助力重點行業紓困“知惠行”專項行動,中國銀行為活動提供了50億元的專項融資額度支持,將惠及重點行業企業超過1000家。同時,發揮商標業務窗口、商標品牌指導站作用,對餐飲文旅等受疫情影響較大行業開展重點幫扶,對相關市場主體的商標質押登記開辟綠色通道,確保1個工作日完成。
穩經濟,知識產權相關政策正持續發力。胡文輝介紹,5月底,《關于知識產權政策實施提速增效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出臺,《通知》中明確了4個方面12項具體舉措,為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其中提到,將加速釋放知識產權政策資金效應,實施專利年費繳納延期政策,這項政策惠及116.6萬專利權人,覆蓋660萬件專利。
“從發布《通知》之后的6月15日到年底期間,享受我國專利費用減繳政策的專利權,將該專利年費繳納的期限屆滿日自動延長至2023年6月15日,并且這期間不產生滯納金。”胡文輝表示,“讓市場主體減負直接體現在‘賬面上’。”
提效率、降成本也是為市場主體減負的一部分。在此方面,張志成表示,將支持地方建設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和快速維權中心,面向市場主體提供集快速預審、快速確權、快速維權于一體的知識產權“一站式”保護服務。截至目前,已有27個省(區、市)布局建設了知識產權保護中心57家、快速維權中心30家。
“下一步,國家知識產權局將多渠道推動知識產權快速協同保護工作,充分激發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效能,提高知識產權糾紛處理速度和質量,降低維權成本,提升市場主體的獲得感。”張志成表示。
北京商報記者 陶鳳 實習記者 冉黎黎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