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聯播,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1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持續擴大有效需求的政策舉措,增強經濟恢復發展拉動力。
會議指出,我國經濟正處于企穩回升關鍵窗口,三季度至關重要。要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部署,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推動穩經濟一攬子政策進一步生效,下大力氣鞏固經濟恢復基礎,著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優先保障穩就業穩物價目標實現。
會議明確,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等政策效能釋放還有相當大空間,并能撬動大量社會資金,要以市場化方式用好,更好發揮有效投資補短板調結構、穩就業帶消費綜合效應和對經濟恢復發展關鍵性作用。
一是建立推進有效投資重要項目協調機制,國家相關部門聯合辦公、并聯審批,連續高效運轉。篩選的項目要符合“十四五”等規劃、有經濟效益、能盡早開工。
二是依法合規投放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資金,不搞地方切塊,成熟項目越多的地方得到的支持越大。
三是各地按質量要求加快項目進度,創造條件確保工地不停工、相關產業鏈供應鏈不間斷,在三季度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并多用以工代賑辦法增加農民工打工機會。適時組織部門聯合工作組赴地方督促和服務項目推進。加強管理和審計,確保工程質量,不留后遺癥,杜絕腐敗尋租。
今年以來,投資對于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更加凸顯。上半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271430億元,同比增長6.1%。分領域看,基礎設施投資增長7.1%,制造業投資增長10.4%,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5.4%。
今年在穩增長要求下地方債發行前置,一季度地方債早發力,發行合計超過1.82萬億。在5月地方債發行節奏加速后,根據財政部要求,6月份地方專項債基本完成全年發行限額。6月地方債共計發行19335億元,同比上升143.27%,環比增加60.11%。其中新增專項債發行13723億元,同比上升218.92%。
此外,6月2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運用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通過發行金融債券等籌資3000億元,用于補充重大項目資本金或為專項債項目資本金搭橋。
財信研究院副院長伍超明對第一財經表示,在專項債加快使用、信貸等配套資金充裕、項目儲備建設提速等積極因素影響下,下半年基建投資增速有望進一步提高。按照財政部提出的新增專項債于8月底前使用完畢的要求,三季度基建投資增速有望超過10%。
國常會還提到,消費與民生息息相關,仍應成為經濟主拉動力。要支持金融機構對受疫情影響的個人消費貸款采取更靈活安排。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保障住房剛性需求,合理支持改善性需求。出臺支持平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的具體措施,發揮好平臺經濟創造就業、促進消費作用。加大金融對進出口支持。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0432億元,同比下降0.7%,6月份由降轉升,同比增長3.1%,時隔三個月重回正增長。
業內分析,消費恢復是今年穩增長的較大挑戰。隨著疫情持續發展,不少市場主體面臨生存考驗,導致消費潛力下降。目前居民消費意愿和消費能力都有所減弱。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認為,政策在促消費方面仍大有可為,預計下半年宏觀政策在促消費方面將集中發力,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將在上半年同比下降0.7%的基礎上,反彈至4.5%左右,且不排除消費在下半年會有超預期表現的可能。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