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7月23日)下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國家衛生健康委負責同志和有關專家介紹新冠病毒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有關情況,并回答媒體提問。
jwview
現職黨和國家領導人都已完成了新冠疫苗接種
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負責人、中國科學院院士曾益新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國現職黨和國家領導人都已完成了新冠疫苗接種,而且接種的都是我國國產疫苗。這充分說明了我國領導人對疫情防控工作的高度重視、對我國生產的新冠疫苗的高度信任。
此外,我國已有3個新冠疫苗被世衛組織納入緊急使用清單,有超過100個國家批準使用我國生產的疫苗,其中許多國家是把我國疫苗作為低齡兒童唯一可以使用的疫苗。曾益新介紹,包括土耳其、塞爾維亞、柬埔寨、菲律賓、阿聯酋、沙特、約旦、印度尼西亞、秘魯、智利等在內的30多個國家的領導人也帶頭接種了我國生產的疫苗,這些情況都充分說明了我國疫苗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
jwview
慢性疾病不是新冠病毒疫苗接種的禁忌癥
發布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科技發展中心主任、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工作組組長鄭忠偉介紹,慢性疾病并不是新冠病毒疫苗接種的禁忌癥,反而正因為有基礎病,一旦感染新冠病毒,如果沒有接種疫苗或沒有接種疫苗加強針,發生重癥甚至死亡的風險會更高。
jwview
接種新冠疫苗不會引起白血病和糖尿病
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感染病醫學部主任王福生表示,接種新冠疫苗不會引起白血病和糖尿病,也不會像有些網絡信息所說的影響人體遺傳發育、導致腫瘤轉移擴散、引起抗體依賴性增強現象,這些都是網絡上不負責任的錯誤言論。
第一,疫苗中的各種物質對人體是安全的,不會直接致病。滅活疫苗中主要含有微克級別的病毒抗原或重組蛋白,以及氫氧化鋁佐劑和輔料等其他成分。它們在疫苗中的含量均符合相關規定,本身不可能導致疾病。對于疫苗生產過程中所使用的試劑,均經過有關機構的嚴格檢定并達標,例如:目前接種的滅活疫苗中殘留的甲醛含量在≤0.027μg/劑的范圍內,其濃度比人體血液中正常穩態的甲醛水平(2.6 mg/L)還低47倍。
第二,目前我國接種數量最大的新冠病毒滅活疫苗,有充分的安全保障,并得到了國際組織的認可。與國內外已上市的、并使用數十年的甲肝疫苗、狂犬病疫苗、脊髓灰質炎疫苗的生產滅活工藝基本相同,至今未見接種這些疫苗與發生白血病或糖尿病有關聯的報道。新冠疫情發生后,我國研發的多款新冠病毒疫苗,先后納入世界衛生組織緊急使用清單,已在100多個國家使用,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安全性符合國際標準。
第三,臨床監測和統計數據顯示:在新冠疫情發生前后的四年中,糖尿病和白血病的就診人數和住院次數基本一致,無顯著變化,這表明接種新冠疫苗不會引起白血病和糖尿病的發生。例如: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之前的2018年和2019年,我國因白血病住院次數占比分別為0.15%和0.14%,而疫情發生以后的2020年和2021年兩年,其住院次數占比均是0.13%。在2018年和2019年糖尿病住院次數占比是2.1%;疫情發生以后的2020年和2021年兩年,其住院次數占比在2.2%。
根據我國疫情防控政策,我國從去年開始進行了新冠疫苗的大規模接種。目前我國3—12歲兒童和12—17歲青少年新冠疫苗接種率為90%~100%,總人數已近2.5億。在這么大范圍新冠疫苗接種的背景下,大量的預防接種與某些嚴重疾病的自然發生在時間上偶合是必然的現象。大家可以簡單推算一下,如果新冠疫苗真的會引起糖尿病和白血病,那么由此產生的就診人數和住院人次將出現顯著增長,但是從實際監測和臨床統計的數據中,并未看到這種現象。
jwview
我國新冠疫苗全程接種率為89.7%
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負責人、中國科學院院士曾益新還對全國人民新冠疫苗接種情況進行了介紹。截至目前,31個省(區、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累計報告新冠疫苗第一劑次接種覆蓋率為92.1%,全程接種率為89.7%,加強免疫接種率為71.7%。
老年人接種方面,目前,我國60歲以上至少1劑次疫苗接種率為89.6%,全程接種率為84.7%,加強免疫接種率為67.3%。
曾益新表示,無論是境內還是境外的數據,由于老年人患基礎疾病較多,一旦感染新冠病毒,不管是早期毒株,還是現在流行的奧密克戎變異株,發生重癥、死亡的風險都很高。老年人還不同于年輕人,免疫功能相對弱一些,需要接種加強針才能獲得最佳的保護效果。
jwview
新冠疫苗對防發病、防重癥和防死亡的效果非常顯著
發布會上,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感染病醫學部主任王福生表示,國內外大量的研究證據表明,新冠疫苗對防發病、防重癥和防死亡的效果非常顯著,加強免疫接種可以進一步提高保護效果。近期,香港、上海的疫情主要是由奧密克戎引起。研究發現,對于完成全程接種和加強接種的18—59歲感染者,由輕型發展為普通型的風險較未接種疫苗的感染者低63%和65%,由普通型及以下發展成為重癥的風險低91%和94%;對于完成全程接種和加強接種的60歲以上感染者,由輕型發展為普通型的風險較未接種疫苗的感染者低73%和82%,由普通型及以下發展成為重癥的風險較未接種疫苗的感染者低89%和95%。這也完全符合世界衛生組織對新冠病毒疫苗的設定標準,就是防感染、防重癥、防死亡。
王福生建議應科學看待新冠疫苗的保護作用:1.人體在接種疫苗后,不同人群個體之間有差異;此外,新冠病毒本身也在不斷變異,疫苗接種后產生的免疫保護能力也不完全相同。2.在已經接種新冠疫苗的人體,即使出現了突破性感染,其發生重癥和死亡的風險也會大大降低。3.強調戴口罩、打疫苗加強針等其他防護措施,可以取得更好的預防效果,這也是要求打過疫苗的人群仍要加強個人防護的原因。因此充分發揮新冠疫苗的保護作用,不僅需要醫學人員的努力,而且也非常需要公眾的理解與配合,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應對疫情。
jwview
我國奧密克戎變異株疫苗研發工作正在穩步快速推進
中華預防醫學會常務副會長馮子健在發布會上表示,奧密克戎變異株相比于之前的各種變異株,其變異程度比較大,免疫逃逸能力比較強,對現有各種疫苗以及既往感染誘導人體產生的中和抗體有一定影響,但免疫保護不僅依賴中和抗體,也與細胞免疫和免疫記憶有關。所以多項研究結果顯示,國內外現有疫苗預防重癥和死亡的效果仍然保持著較高水平。我國疫苗對奧密克戎變異株引起的重癥、死亡也仍然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而加強免疫可以進一步降低住院、重癥和死亡的風險。
馮子健介紹,我國奧密克戎變異株疫苗研發工作正在穩步快速推進,只要有需要,按照相關法規要求,可以迅速啟動緊急使用程序,提供接種。至于是否需要接種、何時接種專門針對含奧密克戎變異株的疫苗,這個問題不僅我國,國際上也都在研究,主要是研判病毒變異和免疫逃逸的情況。
綜自新華社、央視新聞、北京日報客戶端、中新經緯等
廣告等商務合作,請點這?里
看更多新鮮資訊
請關注中新經緯視頻號!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中新經緯。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