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非凡十年】
【跨越】
光明日報記者 胡曉軍 光明日報通訊員 薛斌
7月18日,中共江西省委召開經濟運行分析會,會上通報的一組數字引人注目:2022年上半年,江西主要經濟指標增速繼續位居全國前列,其中GDP增速排名第三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排名第一位;全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4%、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6%,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全省民生支出2941.5億元,占全部支出的79%;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5%、6.9%。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到江西考察,為新時代江西改革發展把脈定向、擘畫藍圖。這十年,4500多萬贛鄱兒女以感恩之情、奮進之心、擔當之行,堅決扛起“作示范、勇爭先”的使命責任,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黨的建設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續寫紅土圣地新的時代榮光。
江西省靖安縣的綠水青山。荊軒攝/光明圖片
1.從脫貧主戰場到數字新高地
幾個月前,江西省泰和縣澄江鎮上田村脫貧戶歐陽德鵬在為找不到工作犯愁。得益于泰和縣人社部門及時出臺的促進脫貧勞動力穩崗就業惠企政策,如今,歐陽德鵬已成功就業。
“脫貧戶如果長期沒有收入,仍有返貧風險。”泰和縣就業創業服務中心主任郭曉東說,“我們努力將脫貧勞動力穩在企業、穩在崗位,實現穩定增收。”
黨的十八大以來,遵循習近平總書記“扶貧、脫貧的措施和工作一定要精準,要因戶施策、因人施策,扶到點上、扶到根上,不能大而化之”重要指示精神,江西派出1.2萬名第一書記、3.9萬名駐村工作隊員、30.2萬名結對幫扶干部,向絕對貧困發起總攻。至2020年,全省25個貧困縣全部摘帽、3058個貧困村全部退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番,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
新的時期,江西上下形成共識:脫貧攻堅不僅僅是解決貧困者一時的溫飽問題,更重要的是要進一步發展生產力,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的增收機會。
在南昌市紅谷灘區的中國(南昌)VR產業基地,南昌菱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專業技術人員正在為一款“VR+教育”產品交付做最后準備。“2022年前5個月,我們已經完成銷售收入1300多萬元,預計今年全年銷售額可以突破3000萬元。”菱形信息董事長蘇橫軍說。
如今,數字經濟已成為江西發展新的主戰場。
2022年年初,江西召開發展和改革雙“一號工程”推進大會,把數字經濟發展和優化營商環境兩項工作提升為全省發展和改革雙“一號工程”。2022年前5個月,江西規模以上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實現營收3391.9億元,同比增長15.6%,呈現出持續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
“當前數字經濟高速增長、快速創新,區域拼搶的激烈競爭態勢強勁。”紅谷灘區委書記吳江輝說,如今在紅谷灘區,數字經濟企業就已達4562家,蓄積了充足的發展后勁。
江西省進賢縣民和鎮趙家村,全自動收割機在稻田作業。馬悅攝/光明圖片
2.不負綠水青山的“江西答卷”
贛江,江西的母親河。
2021年以來,“水中大熊貓”江豚頻頻出現在南昌市揚子洲鎮漁業村贛江段。
“一只江豚一天大約要進食自身重量10%的魚類,它對生活環境的水質也有較高要求。”江西省科學院研究員、省生態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戴年華說,江豚的活躍證明該水域的魚類資源豐富,過度捕撈的現象得到遏制,“十年禁漁”成果初現。
江豚重現,成為贛江流域生態環境轉好的體現;贛江之變,折射出江西綠色發展的生動實踐。
這些年,江西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同時構建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的生態經濟體系,打開了一條從綠水青山到金山銀山的轉化通道。
行走江西,美麗中國“江西樣板”正呈現出嶄新氣象。
一個多世紀前,江西遂川的特產狗牯腦茶漂洋過海,來到美國巴拿馬太平洋國際博覽會。沸水入盞,茶香四溢,舉座皆驚,狗牯腦茶一舉獲得博覽會金獎。如今,遂川縣“以茶立縣”推進產業高質量發展,截至2021年年底,全縣茶園面積29萬畝,綜合產值達23.81億元。
推門可見綠水青山,遂川縣五斗江鄉莊坑口村生態護林員藍先華充滿驕傲。他說:“現在生態變好了,野生動物也多了。每當看到野生動物時,我從不驚動它們,怕它們受驚嚇快跑會摔傷。”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
“目前全省森林覆蓋率穩定在63.1%,國家森林城市、園林城市實現設區市全覆蓋。2021年全省空氣優良天數比例96.1%,國考斷面水質優良率95.5%,生態環境質量保持全國前列。”江西省委書記易煉紅說,現在贛鄱大地“開窗見綠、推門見景”,所到之處都是令人心曠神怡的美麗畫卷。
3.紅土地上綻放向陽花
“這是當時江西民眾慰勞前敵革命將士委員會捐款給起義軍的收條,旁邊是它的回信,是館藏國家一級文物……”章子逸是南昌市珠市學校五年級學生,三年前他就在八一起義紀念館當起了小講解員。如今,他不僅是學校“小青苗”紅領巾宣講團的成員,同時也是八一起義百人宣講團少年團團長。
在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同樣有一支朝氣蓬勃的“紅領巾志愿者服務隊”。“在井岡山長大的孩子從小受到有關井岡山斗爭歷史與井岡山精神的傳統教育。他們用自己的語言、從自己的角度,在井岡山開展志愿講解活動,向來井岡山參觀旅游的人們輸出革命傳統教育。”井岡山革命博物館館長袁海曉說。
江西,是一片浸染著無數革命先烈鮮血的紅土圣地,也是一片充滿紅色記憶的土地。這里紅色文化厚重、紅色內涵豐富,是“一座沒有圍墻的紅色博物館”。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西建立完善紅色血脈代代傳的平臺載體、健全紅色基因傳承長效機制,紅色資源整體保護水平走在全國前列。
“江西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紅色、綠色、古色文化底蘊深厚、恢弘大氣。”江西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莊兆林說。2022年年初,江西召開文化強省建設推進大會,提出進一步做“強”紅色、擦“亮”古色、打“響”綠色,深度打磨、精耕細作,形成具有鮮明江西特色的文化品牌,打造閃亮的“江西標識”。
十年櫛風沐雨,十年勇毅前行。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西的綜合實力實現大跨越、動力活力實現大迸發、城鄉環境實現大改善、民生福祉實現大提升、政治生態實現大優化。
如今的贛鄱大地,到處都是日新月異的變化,展現出欣欣向榮、蓬勃向上的新氣象。贛鄱兒女們正凝心聚力加快推動江西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攜手書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江西的精彩華章。
【2012】
●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為12948.5億元
●全省糧食總產量為417億斤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4006.2億元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9860元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8103元
數據來源:江西省統計局
【2021】
●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為29619.7億元
●全省糧食總產量為438.5億斤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12206.7億元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41684元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8684元
數據來源:江西省統計局
《光明日報》( 2022年07月24日 05版)
[ 責編:陳暢 ]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第三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