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周艾琳
美聯儲7月如期加息75個基點(BP),但激進加息周期或進入尾聲,9月開始的3次會議加息節奏有望放緩。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稱,FOMC將在逐次會議的基礎上作出決定,而不是像前兩次會議那樣提供明確的前瞻指引。我們繼續預期FOMC將從現在開始放緩加息步伐,在9月加息50BP,在11月和12月加息25BP,最終利率為3.25%~3.5%。”高盛美國首席經濟學家哈哲思(Jan Hatzius)稱。
全球風險偏好回升,美股隔夜大漲,標普500漲超2.6%,離岸人民幣隔夜上攻后回吐漲幅。多家國際機構仍表示下半年超配中國股市,并認為A股對美國加息或已免疫;就資金面而言,瑞銀策略分析師夏愔愔對記者表示,預計DR007均值水平可能從目前的1.6%附近向2.1%的央行7天逆回購利率靠攏,并在三季度后期升至1.8%~2%區間。
鮑威爾開始找“臺階”下
在鮑威爾對于加息的評論中,市場似乎聽到5種關于放緩步伐的觀點。其一,75BP的加息幅度“異常之大”,隨著政策收緊,放緩加息步伐可能是合適的;其二,隨著利率回到中性區間,未來的前瞻指引不會像以前那樣具體;其三,加息的全面影響尚未顯現;其四,FOMC將對經濟增長、勞動力市場和通脹數據做出反應,而不是像最近美聯儲的一些評論那樣只專注于通脹;其五, FOMC實現供需平衡目標的方式并非通過引發經濟衰退,而是將經濟增速降至潛在增速之下。
美國商務部經濟分析局于當地時間7月28日公布的對美國第二季度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年化季率初次預估顯示,美國第二季度GDP同比下降0.9%,降幅略小于第一季度下降的1.6%,但已連續兩個季度負增長,進入“技術性衰退”。
“盡管這不能算是‘鴿派轉向’,但美聯儲已走向了‘鴿派舞池’的第一步。如果經濟數據繼續放緩,前瞻指引的減少為美聯儲提供了在年底前放緩貨幣緊縮的靈活性。”City Index資深分析師西卡摩爾告訴記者。
總之,鮑威爾的態度相對溫和,交易者明確了這點,導致9月加息75BP的隱含波動率下降;美債收益率全線下滑,10年期收益率下跌7BP,考驗4月中旬以來最低點2.74%;主要股指上漲,漲幅在1.5%~4%之間,納指漲4%;美元重挫,對大部分主要對手貨幣下跌近10BP。只要鮑威爾之后沒有發表其他驚人之語,交易者會為三季度后加息力度減弱的前景定價。
摩根資管亞太市場首席策略師許長泰告訴記者,投資者可能開始看到加息周期的結束,這一事實可能引發一些樂觀情緒。一夜之間,成長股的表現超過價值股,就反映了這一點。債券收益率也在下降,曲線趨平。考慮到風險偏好在短期內可能改善,預計這對亞洲資產整體而言也是利好。
國際機構保持超配中國股市
盡管暫時樂觀情緒攀升,但機構對于發達國家股市的前景仍持審慎態度。
瑞銀方面表示,在美聯儲得到通脹降溫的證據之前,投資者情緒難以持續改善。隨著收益率從峰值回落,成長股最近不斷推動股市反彈,MSCI世界成長指數本月迄今上漲4.8%,價值指數期間僅漲1.6%,但這趨勢難以繼續。雖然通脹在未來幾個月或會下降,但估計仍處于央行目標之上。自1975年以來,當通脹高于3%時,價值股往往能夠跑贏。另外,成長股的估值仍然相對昂貴,羅素1000成長指數市盈率比羅素1000價值指數高出70%,此估值差是長期均值35%的兩倍。
煜德投資美元基金經理助理杜宛昕宜則對記者表示,標普500現在估值為16倍左右,接近20年均值,并不貴,但也不便宜。“歷史上的每一次衰退,標普500都要下殺到14倍,如果出現深度衰退,甚至要下殺到13倍,所以說可能估值還有5~10個點的下修空間,盈利還有5個點左右的下修空間。”
相比之下,中國仍處于通脹“舒適區”,并不存在政策收緊的壓力,A股面臨的情況因而也有所不同。
許長泰對記者表示,中國及亞洲的經濟前景相對樂觀。最近一系列的經濟數據反映4月是中國經濟的谷底,消費、工業生產及固定資產投資都逐步回歸正常。加上財政政策的支持,中國經濟下半年的表現應該會相對健康。地方政府正逐步吸取上一波疫情的經驗,來降低防控措施對經濟活動的影響,這有助于消費者信心的恢復。
上投摩根資深基金經理李德輝對記者提及,5月以來的市場反彈是因為經濟修復的預期和流動性較寬松。一般經濟刺激初期,銀行錢較多,但實體經濟相對較弱,股市剩余流動性較充裕,所以股市往往反彈較快。
他也認為A股基本上對外部加息風險已經免疫。海外的通脹確實很高,但由于國內隔離的機制,國內的通脹并不是很高;海外確實在加息,但大家越來越覺得可能加息也差不多了,未來對流動性的約束也可能降低。
在第一階段快速修復的行情過后,7月開始A股市場又進入區間震蕩的模式。李德輝認為,后續預計市場將震蕩上行。“目前股市沒有隱含較強經濟復蘇的預期,如果沒有再次黑天鵝事件沖擊,股市下行風險也不大。賺錢機會來自基本面有可能超預期的板塊,景氣度最高的板塊有望較好,其中看好光伏和新能源車兩個方向。”
中國市場利率或小幅回升
盡管美聯儲并不會對國內資金情況造成過大影響,但中國自身的因素或導致下半年市場利率有所上行。
近期,資金面維持在較為寬松的水平,DR007利率低至1.6%附近,遠低于2.1%的央行7天逆回購利率。銀行間市場質押式回購交易規模不斷攀升,可見“滾隔夜”現象普遍。
鑒于豬周期等因素,CPI下半年或觸及3%,夏愔愔認為,DR007利率或在三季度后期升至1.8%~2%區間。她預計,下半年利率債(國債+地方政府債+政策性銀行債)凈供給為4.2萬億元,相比上半年下降約27%,其中國債凈供給或上升至1.9萬億元,比上半年高出約165%,供給預測面臨一定上行風險。
目前機構對債市的布局更趨審慎。南銀理財方面對記者表示,因為資金寬松,目前關鍵期限國開債與7天回購資金的利差在70%分位數左右,利差較高,可選擇與資金利差高的期限去交易——1年和2年國開債與資金的期限利差分位數偏低,3~10年期品種的期限利差分位數更高;再結合各期限的流動性差異,剔除流動性弱的品種,3年、5年、10年品種都具備利差壓縮的空間,可以考慮參與。
就外部需求來看,短期國際資金對中國債市的布局仍存不確定性,但整體凈流出勢頭從7月開始大概率將緩和。巴克萊外匯、宏觀策略師張蒙告訴記者,6月,外資對人民幣債券的持有量連續5個月下降,但與3月創紀錄的資金流出速度相比有所放緩。繼5月下降977億元之后,6月下降了861億元。這種平倉行為似乎在7月停止,持倉量再次攀升,買入的標的主要集中在短期國債上,預計7月整體可能會有50億美元的資金流入。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