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不足制約經濟恢復,政策仍需積極作為
2022年7月PMI數據的點評
全文共2438字,閱讀大約需要5分鐘
文 財信研究院 宏觀團隊
伍超明 李沫
核心觀點
受地產和消費等需求不足、傳統生產淡季、高耗能行業預期轉弱等因素影響,7月份制造業PMI回落1.2個百分點至49.0%,經濟恢復基礎尚需穩固。
一、供需兩端均降至收縮區間,需求不足現象突出。受被抑制需求恢復放緩、天氣等季節性因素以及高耗能行業預期變差等因素影響,7月份制造業PMI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均降至榮枯線下方,需求不足特征明顯,且對供給端形成約束。從需求內部結構看,外需放緩使出口訂單支撐減弱,國內地產需求低迷和上游原材料價格大幅降低,共同抑制上游需求,經濟恢復基礎仍不牢固。預計隨著擴大需求政策的積極作為,下半年國內需求將呈漸次恢復特征,帶動制造業PMI回升至50%附近。
二、不同規模企業景氣度全面回落。7月份大、中、小型企業景氣度分別回落0.4、2.8和0.7個百分點,且均降至收縮區間,顯示出制造業需求不足問題是全面性的,值得關注。此外,本月數據繼續表現出“企業規模越大,景氣度越高”的特征,顯示出中小企業面臨的困難更大,需政策加大幫扶力度。
三、預計7月PPI增長4.3%左右。受石油、煤炭、鐵礦石等大宗商品價格均出現明顯回落影響,7月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和出廠價格指數均大幅降至40%附近,價格劇烈下降導致高耗能行業預期進一步變差。同時本月兩價格指數環比收縮程度相當,意味著受需求不足影響,成本下降未使中下游企業利潤空間出現明顯改善。預計7月份PPI環比增長動能回落,加之去年同期基數較高,7月份PPI同比增速或回落較多。
四、服務業處于疫后恢復通道,基建投資帶動建筑業景氣度回升。往后看,隨著疫情防控政策愈發精準,服務業景氣度將繼續位于臨界值上方,但散發疫情將制約其回升斜率;預計建筑業PMI仍將延續“基建支撐、地產拖累”的格局,未來建筑業仍將運行在擴張區間,但高度面臨制約。
事件:2022年7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49.0%,低于上月1.2個百分點;中國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3.8%,低于上月0.9個百分點;綜合PMI產出指數為52.5%,較上月回落1.6個百分點。
正文
一、需求不足和預期偏弱,制造業PMI降至收縮區間
受地產消費等需求不足、傳統生產淡季、高耗能行業預期偏弱等因素影響,制造業供需兩端恢復均明顯放緩,7月份制造業PMI回落1.2個百分點至49.0%(圖1),經濟恢復基礎尚需穩固。
不同規模企業景氣度全面降至收縮區間。7月份大、中型企業PMI分別錄得49.8%和48.5%,低于上月0.4和2.8個百分點,降至臨界點以下;小型企業PMI為47.9%,低于上月0.7個百分點,連續15個月低于臨界值。受市場需求不足拖累,不同規模企業PMI全部降至收縮,但依然表現為“企業規模越大,景氣度越高”的特征,主要與大型企業抗沖擊能力較強有關,中小企業對生產經營緩解的敏感度更高,未來政策需加大力度穩定市場需求和預期。
預計未來幾個月制造業PMI有望回升至50%附近。一是全球第五波疫情和國內“動態清零”方針下,國內各地出現零散疫情不可避免,封控措施會對供需形成短暫沖擊;二是前期穩增長政策陸續落地,疊加7月份政治局會議明確下半年政策措施,未來政策將進入顯效期,市場需求尤其是基建投資需求將加快釋放,對工業生產和制造業需求形成一定的利好;三是能源保供政策有望穩定制造業生產和緩解中下游成本壓力;四是政策穩樓市意愿較強,房地產市場預期和下行趨勢有望邊際趨于好轉。
二、供需兩端均降至收縮區間,需求不足現象突出
從供給指標看,需求不足和天氣因素導致制造業生產大幅回落。7月生產指數為49.8%,較上月回落3.0個百分點,降至收縮區間(見圖3),主要原因有三:一是隨著供給逐漸向正常水平靠攏,供給恢復速度出現邊際放緩;二是地產、消費等需求恢復持續偏慢,需求對供給的帶動作用偏弱;三是高溫洪澇等天氣因素導致工業生產出現季節性回落,如2015-2021年同期PMI生產指數均值為53%,較6月份低1.2個百分點。預計隨著擴大需求政策落地顯效,國內需求向好將對制造業生產形成帶動,但全球經濟“滯”的風險加劇,加之地緣政治沖突不確定仍大,未來出口需求回落對生產的制約較強,國內工業生產回升高度有限。
從需求指標看,出口和上游拖累制造業需求回落。7月新訂單指數為48.5%,低于上月1.9個百分點,也降至收縮區間。其中,受全球經濟放緩和地緣局勢偏緊影響,新出口訂單回落2.1個百分點至47.4%,出口需求對國內總需求的拖累作用有所加劇(見圖4)。內需層面,進口訂單回落2.3個百分點至46.9%,內需不足現象較為突出。分行業看,受大宗商品價格劇烈波動和地產投資需求低迷影響,高耗能行業景氣度持續走弱,對需求的拖累作用較強;汽車、鐵路航空等受疫情沖擊嚴重行業需求仍在恢復,景氣度高于59%;同時受糧食價格上漲影響,農副食品加工等下游行業景氣度繼續擴張。
從供需指標看,供需缺口有所收窄,未來或低位運行。上月高基數和季節性因素影響下,7月份生產指數回落幅度超過新訂單指數,制造業“生產和新訂單指數差”由上月的2.4%回落至1.3%,供需正缺口有所收窄(見圖5)。預計隨著擴大需求政策落地見效,內需漸次回暖將成為經濟運行主邏輯,未來供需缺口低位運行狀態有望延續。
三、預計7月PPI約增長4.3%,企業進入去庫存階段
從價格指標看,預計7月PPI增長4.3%左右。受國內保供穩價、需求不足和全球經濟衰退預期升溫影響,7月份石油、煤炭、鐵礦石等大宗商品價格均出現明顯回落,PMI原材料購進價格和出廠價格指數分別為40.4%和40.1%,分別較上月下降11.6和6.2個百分點。受原材料價格大幅降低和國內地產需求低迷影響,上游高耗能行業預期明顯轉差,而兩價格指數收縮程度相當,顯示出終端需求偏弱,中下游企業利潤空間并未出現明顯改善。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回落,預示7月工業生產者價格指數PPI環比增長動能有所減弱(見圖6),加之去年同期基數較高,預計7月PPI同比增長4.3%左右。
從庫存指標看,工業企業進入去庫存階段。7月份原材料庫存和產成品庫存指數分別為47.9 %和48.0%,分別較上月回落0.2和0.6個百分點(見圖7)。本月原材料庫存和產成品庫存指標同時回落,顯示工業企業進入去庫存階段:一是受全球經濟衰退風險和預期增強影響,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明顯下降,加之國內需求恢復偏慢,上游企業囤購原材料的意愿減弱;二是受國內需求不足,加之出口回落壓力加大,中下游企業主動去庫存。展望未來幾個月,國內需求有望漸次恢復,但總需求整體依然疲弱,未來工業企業大概率進入去庫存周期。
四、服務業處于疫后恢復通道,基建投資帶動建筑業景氣度回升
7月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3.8%,低于上月0.9個百分點(見圖8)。分行業看:
服務業擴張放緩,但仍處于疫后恢復通道。7月服務業PMI指數為52.8%,雖較上月回落1.5%,但繼續位于擴張區間且與2015-2019年同期均值水平相當,顯示出服務業仍處于疫后恢復通道(見圖8)。分行業看,前期受疫情沖擊嚴重的行業,其景氣度均明顯回升,是服務業延續恢復的主要貢獻力量;而保險、租賃服務景氣度回落,顯示出總需求恢復偏慢的制約。從市場需求和預期看,服務業新訂單指數降至收縮區間,業務活動指數也回落2.2個百分點至58.8%,表明服務業需求和預期也有所變差。預計隨著防控政策愈發精準,服務業景氣度將繼續位于臨界值上方,但散發疫情將制約其恢復程度。
基建投資帶動建筑業PMI高位回升。7月建筑業PMI指數較上月提高2.6個百分點至59.2%(見圖8),代表基建的土木工程建筑業PMI指數、新訂單指數和從業人員指數均回升較多,顯示出基建投資是建筑業景氣度回升主因。從市場需求和預期看,受基建需求釋放確定性較高影響,建筑業新訂單和業務預期指數均繼續位于擴張區間。往后看,預計受益于擴有效投資政策顯效加量,基建需求回升將帶動建筑業PMI繼續運行在擴張區間,但房地產需求低迷拖累不容忽視。
往期回顧
財信研究評12月PMI數據:需求收縮壓力減弱,制造業景氣度或穩中有升
財信研究評2月PMI數據:穩增長政策顯效,PMI將穩回擴張區間
財信研究評3月PMI數據:內外沖擊疊加,經濟下行壓力加大
財信研究評5月PMI數據:經濟景氣回升,PMI將重回擴張區間
財信研究評6月PMI數據:制造業PMI重回擴張區間,經濟步入修復通道
關注“明察宏觀”
識別二維碼
免 責 聲 明|
本微信號引用、摘錄或轉載來自第三方的文章時,并不表明這些內容代表本人觀點,其目的只是供訪問者交流與參考。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微信號所載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閱讀者的一切商業決策不應將本微信號內容為投資決策唯一參考因素,亦不應認為本微信號所涉內容可以取代自己的判斷,在任何情況下,本人及本人所在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微信號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直接或間接后果承擔任何責任。
本微信號涉及的本人所有表述是基于本人的知識和經驗客觀中立地做出,并不含有任何偏見,投資者應從嚴格經濟學意義上理解。本人及本人所在公司對任何基于偏見角度理解本微信號內容所可能引起的后果,不承擔任何責任,并保留采取行動保護自身權益的一切權利。
本微信號內容(除引用、摘錄或轉載來自第三方的文章),未經書面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復制、發表、引用或傳播。
本人對本免責聲明條款具有修改和最終解釋權。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明察宏觀。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