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是抗擊新冠疫情強有力的武器,在降低重癥或者死亡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如何推進新冠疫苗大規模接種,備受重視。
近日,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員在其官網答復了廣東人大代表劉世興提交的相關建議。劉世興建議,對未履行疫情防控個人責任如核酸應檢未檢人員、疫苗未全程接種人員的健康碼賦予藍碼管理,對此,廣東衛健委明確表態稱,建議暫不將此類人員納入藍碼管理。
廣東衛健委也列舉了幾大原因,一是目前國家暫無相關政策支持;二是并非全部人群都符合接種條件,部分人群由于存在接種禁忌不能接種或暫時不能接種,賦藍碼可能會對公民正常活動造成不便,導致群眾對政策的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三是由于目前接種數據尚未實現全國聯網,各省人員的疫苗接種情況信息未能對接,無法根據外省接種情況進行準確判斷并賦碼,需要基層補錄省外接種數據,將更大地增加基層負擔;四是隨著我國接種政策調整和不同廠家疫苗接種程序變化,不同人群接種建議和要求也不盡相同,數據上難以動態精準掌握重點人群名單,且賦碼判斷規則復雜,需要頻繁調整,若調整不及時或規則判斷不準確,可能造成賦碼錯誤。
廣東衛健委所表態的“并非全部人群都符合接種條件”,具有一定的醫學依據。
近期,有呼吸科專家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大部分免疫健全或者免疫應答正常的人,體內具備正常的細胞免疫,體液免疫,或者先天免疫、激發性免疫這樣的免疫體系,即可以通過接種新冠疫苗產生免疫能力,但有部分人群,比如腫瘤患者,特別是非早期且需要進行化療、放療或免疫等治療的患者;再如器官移植后用藥的患者、正在使用免疫抑制藥物的患者等,這些人在接種新冠疫苗后,無法產生相應的免疫應答。
“對于腫瘤患者而言,腫瘤的出現,跟自身免疫監視功能出現下降有關,再加上用于腫瘤治療的藥物中不少是免疫抑制劑藥物,會進一步導致免疫功能會下降。這種情況下,這些患者接種疫苗后,并不能激發體內的淋巴細胞、B細胞產生正常保護性抗體。再如器官移植后的患者,他們也需要服用抗免疫排斥的藥物,目的是使得移植的臟器不會發生排斥反應,但這些藥也會抑制人體機體的免疫應答能力。因此,這些人接種新冠疫苗后,不會產生抗體,或者產生的抗體量很少。”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在7月23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有以下幾種情況建議作為新冠疫苗接種禁忌,一是以前接種疫苗時發生過嚴重過敏反應,比如出現過敏性休克、喉頭水腫;二是因為各種疾病正處于發熱階段,比如在流感、肺炎或者其他疾病等等;三是一些慢性病的急性發作期,比如說腫瘤患者正在做化療,高血壓患者出現了高血壓危象,還有一些神經系統疾病正在發作;四是因為各種嚴重疾病生命已經進入終末階段。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