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李克強總理在深圳主持召開經濟大省政府主要負責人座談會時要求,江蘇、山東、廣東、浙江等4個沿海省份要完成財政上繳任務。
江蘇和山東是中國經濟大省,也是財政強省,財政收入規模位居全國前列,也是全國少數幾個中央財政凈上繳省份。兩地完成今年中央財政凈上繳任務,將對支撐國家財力和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地區轉移支付發揮重要作用。
根據粵開證券研究院數據,2019年江蘇和山東凈上繳中央財政收入分別為4091億元和2152億元。國盛證券研究所數據顯示,2020年江蘇和山東凈上繳中央財政收入分別為4870億元和1036億元。所謂凈上繳中央財政收入,一般是指地方貢獻的中央財政收入減去當地獲得中央轉移支付等收入差額。
今年疫情沖擊超預期,對企業正常經營造成沖擊,影響稅收收入。另外大規模退稅減稅降費、緩稅費舉措也在短期造成地方財政大幅減收,同時樓市低迷也使得房地產相關收入增長乏力乃至下滑。
受上述因素影響,江蘇和山東財政收入跟多數省份一樣,受到明顯沖擊。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上半年,江蘇省和山東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分別是4639億元和3950億元,按自然口徑分別同比下降17.9%和8.2%。
官方數據顯示,截至7月20日,江蘇累計落實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稅緩費超3200億元,其中落實增值稅留抵退稅1835.2億元。今年上半年,山東全省落實各項退稅減稅降費政策為市場主體減負約1958億元,其中增值稅留抵退稅1408億元。
為了更真實反映經濟現狀,官方公布了扣除增值稅留抵退稅因素后的增速。今年上半年,江蘇和山東扣除增值稅留抵退稅后,收入增速分別為-5.8%和6.3%。江蘇同口徑收入下滑跟受疫情沖擊更大等因素有關。
不過隨著疫情得以管控,穩經濟一攬子舉措落地實施,以及后續退稅減速效應減小,總體來看上述兩省財政收入將逐步恢復,趨勢向好。
江蘇下轄13個地市中,蘇州、南京、無錫財政收入規模位居前三,三市累計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占全省收入比重過半(2021年約54%),是當地貢獻中央財力的主要城市。
最強地級市蘇州今年受疫情影響較大,疊加大規模退稅減稅等,收入受到較大影響。目前蘇州市財政局尚未公開上半年的財政收入狀況,根據官方數據,上半年蘇州下轄昆山、蘇州工業園區的收入按自然口徑有所下滑。
南京和無錫目前也尚未公開上半年財政收入狀況。不過據無錫當地官媒披露,6月份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后,無錫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幅較5月份回升8.1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幅較1~5月回升0.4個百分點,居全省前列。
山東下轄16個地市中,青島、濟南、煙臺、濰坊財政收入規?壳,四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占全省收入半壁江山。
青島市財政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青島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73.5億元,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后增長7.1%,按自然口徑計算下降13.8%。
根據各地財政部門數據,今年上半年濟南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約541億元,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后同口徑增長3.1%,按自然口徑計算下降9.9%。煙臺市上半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09.4億元,同口徑增長7.1%。
濰坊市財政局數據顯示,1~7月份,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373.2億元,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后同口徑下降20%,按自然口徑計算下降27.4%,較上半年回落15.2個百分點。
濰坊市財政局解釋,收入和稅收增幅下降,主要受大規模組合式減稅、疫情沖擊、重點稅源減收以及上年同期增幅較高等多重因素疊加影響。隨著上半年小微和大中型企業存量留抵退稅集中退還基本完成,8月份中小微企業緩稅到期入庫,以及前期釋放的退稅政策紅利,預計后幾個月收入降幅將有所收窄。
為了在經濟穩定恢復中承擔經濟大省應有責任,江蘇等省份已經研究下一步工作安排。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