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網友稱農作物遭野豬破壞,甘肅禮縣:將積極申請補償資金
澎湃新聞記者 蔣子文
近年來,全國多地頻現野豬毀壞莊稼現象,持續引發輿論關注。
近日,有甘肅禮縣網友在人民網(603000)領導留言板反映稱,“我家在隴南禮縣,家里種的農作物大量的被野豬、野雞破壞,這個該怎么辦?種的時候野雞掏種子,快收成了野豬吃,請問像這種情況該怎么辦?有沒有保險補助或者相對的政策?”
禮縣位于甘肅東南部、西漢水上游。禮縣境內山巒重疊,坡陡谷深,山地占全縣總面積的91%。
針對上述網友所反映的情況,禮縣縣委辦公室8月26日回復稱,“近年來,隨著生態環境逐步改善,野豬及其它野生動物快速繁殖,尤其野豬繁殖數量不斷增加。為科學調控野豬種群數量,防范和減輕野豬對農林業生產和群眾生命財產的危害,縣政府按照《隴南市野豬捕殺試點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于2021年8月19日印發了《禮縣野豬捕殺試點實施方案的通知》,成立了禮縣野豬捕殺試點工作領導小組,組建了護農獵捕隊,將及時組織獵捕人員開展試點捕殺工作。”
禮縣縣委辦公室表示,“農村居民目前可通過喇叭、鑼鼓等進行驚嚇,預防和控制野生動物對農作物造成的危害。對野豬危害的農作物,可通過鎮(鄉)、村兩級向禮縣自然資源局提交申請,我們將積極向上級部門申請補償資金。”
據《中國新聞周刊》此前報道,野豬已成為中國當前致害范圍最廣、造成損失最嚴重的野生動物。
野豬是一種主要以植物為主的雜食動物,以嫩葉、堅果、漿果、草葉和草根為食,并用堅硬的鼻子從地面挖掘根和球莖。但它們也會吃幾乎任何適合進入嘴巴的東西,如鳥卵、老鼠、蜥蜴、蠕蟲、腐肉,甚至也會吃野兔和鹿崽、蛇來補充自己的飲食。在農林交錯區域,野豬異常活躍,野豬對農作物的取食和踐踏是人與野豬沖突的主要原因。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注意到,與甘肅禮縣類似,多地在人民網留言板回復網友關于經受野豬泛濫困擾的留言時,除了官方許可的狩獵活動以及為農戶損失申請補償/保險外,也提出了不少具體的應對建議。
比如,甘肅宕昌縣委辦公室8月16日在回復網友“關于請求政府打野豬的建議”的留言時稱,“私自捕殺野豬是違反《野生動物保護法》的行為,出于安全考慮,廣大群眾切不可私自獵殺野豬或者投毒毒殺,建議采取扎鐵絲網等方式進行驅趕。”
5月10日,四川廣元市朝天區林業局在回復網友關于“請政府盡快解決野豬破壞農民莊稼的問題”的留言時提到,“主動預防野豬方面,可利用野豬聽覺、嗅覺趨避:通過涂抹豬油及硫磺混合物的麻繩攔網,將家豬的豬油及硫磺混合后在麻繩上涂抹,并將麻繩用木樁固定在農田周邊,每個木樁上固定至少三條麻繩,形成氣味濃重的防護網,每隔10天重新涂抹,至少連續涂抹2次;或可嘗試將頭發剪成碎屑撒在農田周邊,當野豬鼻子貼地尋找食物時呼吸道受頭發碎屑刺激,干擾野豬行動;或可使用廢棄機油等氣味較重的物品干擾野豬嗅覺。”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