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成為機構及企業重要考量
9月4日,第十三屆全球PE論壇在京舉辦。北京基金業協會在論壇上重磅發布“未來可持續投資”2022年優秀案例。首批20個優秀案例包括紅杉中國、IDG資本、弘毅投資、CPE源峰、平安銀行(000001)等11家機構及百濟神州、元氣森林、摩珈生物等9家被投企業。其投資理念和生產方式的變革,正深度影響中國的產業轉型進程。
去年9月,在第十二屆全球PE論壇舉辦期間,北京基金業協會向社會各界發起“未來可持續投資倡議”,倡議股權投資機構、金融機構踐行“未來可持續投資”,在做出投資決策時遵循ESG、綠色、可持續的標準,為可持續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厚樸投資、弘毅投資、CPE源峰、中美綠色基金、大北農(002385)科創基金等作為首批創始成員機構,先后深度參與了“未來可持續投資倡議”行動計劃。
為及時總結和推廣“未來可持續投資”領域的重要經驗,調研國際國內投資和相關專業領域的最佳實踐,今年,北京基金業協會聯合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發起了“‘未來可持續投資’2022年度優秀案例征集”活動。
從這些優秀案例中可以發現,ESG投資、可持續投資已經成為投資機構在“募、投、管、退”全周期過程中的重要考量因素,同時,諸多投資機構也在積極支持被投企業提高ESG的治理和實踐水平,以打造更加長期可持續的商業模式;持續的科技創新是解決環境和社會問題的重要驅動力;創新實踐涵蓋建筑智能化、新能源、危廢處理、生物科技、藥品研發、綠色出行、綠色消費、城市更新等諸多領域,涉及到社會發展和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多家機構建立ESG投資機制
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全球眾多金融機構的重要戰略。從這11家機構案例中可以發現,環境、社會和治理因素(ESG)被認為是重要價值驅動因素,有效投資的關鍵是將這類因素納入到整個投資過程中。
IDG資本為了推動ESG投資體系在全公司范圍內的貫徹實施,2021年成立了ESG投資管理委員會,由公司董事長擔任委員會主席。高瓴秉持可持續性價值投資理念,在投資管理的全生命周期中始終重視社會和環境因素的影響,并將其整合進投資流程,發掘投資機會,降低投資風險,提升投資價值。
華平投資一方面將ESG因素納入項目投資決策和管理的全周期,用以發現投資機會,降低投資風險;另一方面積極支持被投企業提高ESG的治理和實踐水平,打造更加長期可持續的商業模式。朗姿韓亞已成立了ESG委員會,完善ESG治理架構。從項目初篩、盡職調查,到投資決策和投后管理等,致力于建立全面的ESG評估機制,將ESG理念貫穿投資全流程。
在ESG管理工作制度化、體系化的基礎上,CPE源峰正推動數字化ESG風險監控,2021年創新利用大數據工具,在投后管理中試點對被投企業實施數字化的ESG風險管控,將醫療與健康、科技與工業、食品消費投資賽道的10家被投企業納入ESG風險的重點監管范圍,通過大數據對800余家相關聯的企業實時監控,以實現對被投企業更主動的管理。
作為綠色投資的先行者,綠動資本在“募、投、管、退”關鍵環節深度融合綠色影響力評估及跟蹤,今年4月獲得了英國標準協會BSI頒發的ISO 14097證書。據綠動資本發布的《2020年度碳中和及綠色影響力報告》顯示,其每億元投資在2020年撬動碳減排172,732噸CO2當量,每元投資在2020年助力碳減排和環境綜合治理成本下降了0.36元。
此外,許多被投企業也在將可持續發展目標融入其日常運營中。以百濟神州為例,2021年正式推出主題為“改變治愈未來”的全新ESG戰略框架。其中,通過采用高效的加熱和冷卻系統,其廣州基地同比節省了10%-15%的能源消耗;通過提高工藝效率,其蘇州基地減少了約250噸純凈水的使用需求,擴建廢水處理廠后每年將減少約13噸污泥廢物,節省約1000噸蒸汽。2022年,元氣森林與遠景科技集團達成戰略合作,攜手建立整體“零碳”戰略,通過全價值鏈3大環節6大減碳舉措,助力元氣森林實現2025年自身運營碳中和、價值鏈上下游低碳轉型、并打造“零碳”產品引領綠色消費。
投融資流向能源轉型相關領域
除了推動投資組合脫碳,投資機構也在紛紛主動投資清潔能源、節能環保技術等助力能源轉型的企業。
紅杉中國從2005年開始關注清潔技術、能源產業,近年來進一步聚集于能夠為傳統行業帶來根本性改變的新技術。2021年3月,紅杉中國與遠景科技集團合作成立規模百億的碳中和技術基金,還聯合發布了“碳中和關鍵技術”生態伙伴計劃。
高瓴2021年伊始成立專門的氣候變化投資團隊,推出專項綠色基金,在策略層面具體落實碳中和投資戰略。2022年,高瓴首支人民幣碳中和產業投資基金完成首次關賬,總規模逾40億元人民幣。
2020年,華平投資宣布在新的全球基金中不再進行與碳氫化合物相關的投資。為了支持這一轉變,華平投資建立了一支專門的能源轉型投資團隊。目前,華平投資已經在與氣候有關的領域進行了一系列投資,在全球范圍內布局了電網韌性、可再生能源價值鏈、工業流程的去碳化和碳市場等領域。
IDG資本已在新能源領域投資了近 50億元人民幣,相關被投企業在2021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647萬噸。而源碼資本持續長期參投綠色新興產業方向,近幾年深挖產業鏈上下游,探索和孵化了多批綠色科技項目。以新能源領域為例,德蘭明海是全球領先的新能源儲能技術及完整儲能電池應用方案提供商。
首鋼基金戰略投資了多只公募REITs,其中首鋼綠能REITs是境內首個固廢處理類資產公募REITs試點項目,樹立了綠色環保產業的行業標桿。2021年,發起設立北京首只100億規模綠色基礎設施投資基金,重點投資于北京綠色環保基礎設施項目,為北京市基礎設施公募REITs全產業鏈聚集發展提供樣板。
發揮并購金融服務領域的專業優勢,平安銀行正持續加大金融創新和服務供給,助力經濟轉型發展。今年1月,平安銀行支持某能源集團向控股子公司增資,提供了總額不超過人民幣15億元的并購貸款。該能源企業布局在能源化工和新能源兩大產業領域,新能源業務板塊依托寧夏、甘肅等地區優勢太陽能(000591)和風力資源,延伸新能源產業鏈,正著手打造硅料+綠電的產業模式。
可持續涉及多領域轉型與升級
雖然與能源相關的領域受可持續影響最為直接,但實際可持續發展涉及到諸多領域的產業轉型與升級。據麥肯錫預估,到2030年,可持續金融領域,綠色能源、綠色交通、循環產品和包裝、農業改良、可持續建筑與綠色技術這六大主題賽道將對應大約 7萬-11萬億美元的投資機會。
在中國經濟面臨新舊動能轉換的時代背景下,弘毅不動產投資正在運用數字化技術、聚集共享的社區理念、節能低碳運營理念改造升級城市空間。截至2022年,弘毅投資專注于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一線城市,已全面改造近20處老舊建筑,包括廠房、弄堂、米倉、傳統寫字樓等多種形態,城市改造面積超過60萬平方米,將其轉化為富有創造力、專注力和合作力的多元環境。
華德資本被投企業精進電動在電驅動系統相關技術方面進行了長期的技術積淀,推動了新能源汽車電驅動技術的進步,不斷地為國內外車企提供技術領先的電驅系統,對新能源汽車發展發揮了重要影響。首鋼基金被投企業毫末智行基于數據智能,在乘用車、末端無人物流車和智能硬件三個方向加速技術研發和規模化量產落地,全面升級出行及物流方式。
弘毅投資被投企業展灣科技的智慧工業互聯網產品建立起面向汽車、工程機械、電子3C、航空航天、軌道交通、能源環保等高端制造領域的工廠車間設備的智慧通工業互聯網平臺。在為全球最大的鋰電池隔膜供應商恩捷新材料提供服務過程中,展灣科技為恩捷研發的7款工業APP,通過自動采集、分析SPC品質數據,優化生產工藝,助力其提升產品良率15%。
綠動資本被投企業摩珈生物以創新生物技術為核心,整合跨學科優勢,用綠色的生物生產替代高污染、高能耗的傳統生產技術,從而實現化工、能源和材料領域的產品創新和降本增效。諾客環境以水泥窯協同處置危廢,至今已處理危廢累計有效替代標煤40多萬噸,替代原料120余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30余萬噸。
CPE源峰被投企業博瑞尚格以“智慧用能”方式為建筑行業提供數字化轉型方案,推動數字建筑行業加快在節能減排、能源替換等綠色產業鏈上的布局。在商業地產領域,擁有超過二千個項目的能源管理實踐經驗。
大北農科創基金被投企業惠嘉股份用近20年時間,打造豬健康養殖飼用抗生素替代的營養技術體系,推動我國飼料產業邁出從“減抗”“替抗”到“無抗”的關鍵一步,避免了近萬噸抗生素向環境排放。
值得一提的是,紅杉中國和IDG資本關注全人類面臨的終極挑戰。基于新冠疫情帶來的全球公共衛生挑戰,全球氣候變暖帶來的危機,以及尋求雙碳目標的科技解決方案,紅杉中國獨家支持設立“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獎”,以期在全球前沿科技領域重大突破篩選出最優質種子,推動人類科學事業的向前發展。IDG資本則長期支持人類本身的“終極疆域”基礎研究發展,2011年先后與清華、北大、北師大簽署協議并成立三所腦科學研究院,2021年宣布續約捐贈,繼續助力中國腦科學基礎研究。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