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發改委消息,9月19—23日當周,36個大中城市精瘦肉零售價格周均價比去年同期上漲30%,進入過度上漲二級預警區間。
與此同時,多家豬企8月份的銷售數量和銷售收入環比顯著增長。如“豬茅”牧原股8月銷售生豬 488.7 萬頭,環比增加6.38%;溫氏股份(300498)(300498)銷售肉豬150.41萬頭,環比增加13.58%。
這是否意味豬肉價格的上漲通道要逐漸明確?虧損的豬肉企業,這是又要開始進入賺錢的發展狀態了嗎?
多因素提振豬肉市場
實際上,豬肉價格早就開始出現穩步走高的趨勢,尤其是6月中旬以來豬價快速上漲。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6月豬肉價格環比上漲2.9%;7月同比上漲20.2%,環比猛漲25.6%;8月同比上漲22.4%,環比上漲0.4%。
綜合來看,近期豬肉價格再度上漲受多重因素影響:
一是供給方面,國內生豬產能自2021年7月份以來逐步下降,養殖端產能去化速度今年也明顯加速,導致6月以來豬價大幅沖高。
二是隨著市場逐漸轉涼,大豬需求增量,但大豬供給量下滑,肥豬供少需多,支撐其價格漲至高于標豬價格。
在看多后期豬價的強預期下,養戶的壓欄、二次育肥、肥轉母等行為又進一步減少了當期生豬供給,人為造成了供需緊張的局面,這也導致了豬肉價格的異常波動。
三是隨著我國疫情防控總體形勢向好,且臨近國慶節,豬肉戶外消費、集團消費持續恢復性增長。
在上述多重因素的擾動下,才有了近期豬肉價格的上漲。
20萬噸儲備豬肉9月入市
值得注意的是,豬肉的價格一直備受國家相關部門所關注。從8月底開始,發改委積極調控生豬市場,保障市場充足供應,穩定生豬價格。
據悉,國家發改委已經分別在9月8日、9月18日、9月23日完成三個批次的中央豬肉儲備投放。
按照預案規定,國家將于本周投放今年第四批中央豬肉儲備,并指導各地聯動投放地方政府豬肉儲備。
根據已投放數量和后期投放計劃,預計9月份國家和各地合計投放豬肉儲備20萬噸左右,創單月投放數量歷史最高水平,而投放價格低于市場價格。
業內人士指出,今年以來,國內生豬價格先后經歷了先跌后漲的過程。如果價格進一步持續上漲,可能會導致養殖端產能過快增加,后期價格將出現大幅度下滑的局面,不利于行業的穩定發展。
而國家高度重視生豬市場保供穩價工作,主要目的就是促進豬肉價格在合理區間運行。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部門繼續緊盯生豬市場動態。必要時還會進一步加大投放力度,促進市場和價格平穩運行。
與此同時,近期多家養豬上市公司也表態將加大第四季度生豬出欄量。
如牧原股份(002714)(002714)對外表示,為了生豬市場保供穩價,將在國慶節前后加大生豬供應量。針對節假日豬肉消費需求放大的形勢,公司將承擔起大企業的社會責任。
新希望(000876)(000876)也表示,臨近國慶,公司將于節日前后加大生豬出欄量,保障生豬的穩定供應,四季度各月出欄量預計也將繼續提升。
周期沒有那么快來
對于近期豬肉價格的上漲,有分析師指出,消費需求季節性回升以及國際糧價上漲帶來的養殖成本的提高,三季度末或四季度初可能會看到新一輪豬周期啟動信號。
事實或并非如此。目前我們或正處于新一輪“豬周期”的起步階段,但從近期豬價上漲原因來看,主要是恢復性、季節性上漲,疊加一些特殊因素的作用,新一輪豬周期的到來似乎還欠缺了一些因素。
長江證券(000783)農業首席分析師陳佳認為,影響豬周期景氣趨勢核心在于行業產能情況,而目前最能真實反應行業產能恢復的母豬價格仍趴在底部。
他還認為,四季度行業二次育肥是常態。歷史上看,二次育肥對豬周期大趨勢并不影響。且由于年底通常為消費旺季,對豬價實際影響幅度預計也相對有限。
不過,對于養豬行業的后市,多家機構均持樂觀態度。中信證券(600030)認為,目前生豬養殖行業盈利仍較為樂觀。展望后續,隨著生豬供需格局逆轉,豬價有望逐步向上。
總得來說,豬企在經歷了至暗時刻之后,剛剛從“ICU”中逃出,整個市場需要一定時間“回血”。
未來何時才能觸底回升、困境將持續多長時間尚不明朗,如何保障企業的流動性以維持行業反彈,是目前豬企面臨的最主要、最嚴峻的挑戰。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