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胡飛軍
正在辦理股權變更手續的瑞信證券,有望成為國內第三家外資全資控股券商。
10月31日,瑞信中國舉辦了第十三屆瑞信中國投資論壇媒體發布會。瑞信中國區首席執行官(CEO)、瑞信證券董事長胡知鷙表示,“中國式現代化”將為國內外企業和廣大的投資者提供更多、更廣泛、更具質量的投資中國、做多中國的機遇。
深耕中國推動本土化
對于宏觀層面,胡知鷙分析,今年全球經濟面臨巨變,能源價格高企,美國利率上行,地緣政治局勢愈發緊張,而中國國內也面臨著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然而,面對多重挑戰,中國的企業家仍然展現出令人鼓舞的活力和動力。
胡知鷙認為,依托強大的韌性、創新能力及龐大的消費市場,中國經濟未來幾年有望攻堅克難、煥發新機。同時,面對不斷變化的經濟與市場,投資者亟需尋找新的投資指南,煥新再啟,馭勢篤行。
根據最新數據,截至2022年9月,國內直接融資占新增社融的比重已經增至36%。瑞信是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金融機構之一,見證了中國金融市場的不斷開放與成長。
“相信‘高質量發展’必將帶來對高質量金融服務的強勁需求,這將為瑞信這樣有百年歷史的專業金融機構提供巨大的成長機遇。”胡知鷙說。
胡知鷙表示,即便是在全球經濟局勢復雜的當下,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并未改變,中國在多個領域的高質量發展,為財富管理、投資銀行、資產管理等瑞信核心業務的壯大帶來了巨大的機遇。
胡知鷙稱,長期立足中國市場、持續深耕在華業務是瑞信亞太乃至全球戰略的一個組成部分,瑞信對不斷成長和開放的中國市場的長期發展抱有堅定信心。
“我們看重這一關鍵市場蘊藏的巨大增長潛力和合作機遇,將繼續強化在華布局,深耕中國市場,推動瑞信本土化戰略的順利落地。”胡知鷙說。
下一步重點布局財富管理
瑞信在中國的發展與壯大,離不開中國金融市場的不斷開放,與中國經濟發展帶來的巨大機遇與創新前景密切相關。
上世紀50年代,瑞信首次踏上了中國這一孕育著巨大潛力與希望的市場。2018年證監會發布實施《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管理辦法》后,證券行業正式步入內資、合資、外商獨資券商共同展業的新階段。2020年,瑞信通過增資形式取得了合資證券公司的控股權,并于2021年將其更名為瑞信證券(中國)有限公司(下稱“瑞信證券”)。
今年以來,瑞信加大經營瑞信證券的力度,動作頻頻。9月8日,方正證券(601901)發布公告稱,將以11.4億元的價格向瑞信轉讓瑞信證券49%的股權。交易完成后,瑞信將持有瑞信證券100%的股權,瑞信證券也將成為又一家外資全資控股券商。同月,瑞信宣布原招商銀行(600036)私人銀行部總經理王菁獲任瑞信證券總經理。任上,她將全面負責領導和管理瑞信證券的整體戰略和業務經營。
胡知鷙表示,作為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金融企業之一,瑞信在過去十余年積極協助眾多的中國企業通過不同產品登陸了資本市場,從金融角度助力中國企業發展。2010年至今,瑞信共為中國企業募集超過5700億美元,包括股票融資約2380億美元、債券/可轉債融資3350多億美元。
對于中國的財富管理市場,瑞信頗為重視。瑞信研究院發布的第十三份《全球財富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的財富總額為85.1萬億美元,較2020年增長15.1%。2021年,中國共有620萬百萬富豪,數量較2020年增加了100萬以上,約占全球總數的10%。到2026年,中國的百萬富豪數量預計將翻一番,總數將達1220萬。
“財富管理是瑞信百年以來的核心業務,因此,我們對中國涌現出來的機遇倍感振奮。”胡知鷙表示。
瑞信亞太區財富管理主管馬杰明也表示,瑞信集團的目標是在獲得對瑞信證券合資公司全資控股的基礎上,開始在中國提供財富管理服務,預計啟動時間不晚于明年第一季度。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