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江浙滬普遍還能運輸,廣東東莞和順德的供應商也還可以發貨,但北方有些地區已經不能發貨了。”上海新帑實業有限公司負責人杜傳奎告訴第一財經。
根據11月29日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公布的數據,今年前10個月,全國社會物流總額275.4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3.6%,比前9個月提高了0.1個百分點。從年內走勢來看,三季度以來社會物流總額累計增速持續小幅回升,物流需求呈現逐步恢復態勢,對經濟的支撐作用依然較為明顯。
不過,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也提出,10月,受到國際環境復雜嚴峻、國內疫情新發多發等多重因素影響,物流需求恢復勢頭有所放緩。當月社會物流總額增長5.1%,環比回落0.7個百分點。與此同時,10月份中國物流業景氣指數環比回落1.8個百分點,呈現小幅回落。
物流部分受阻
浙江義烏一家銀飾企業負責人徐小寶告訴第一財經,全國疫情多發,部分城市快遞發不出來,“影響是有的,但這一兩年下來我們都習慣了”。為了不影響訂單交付,他們提早做了準備,目前材料庫存充足。
同樣是為了應對疫情反復對物流的影響,杜傳奎對第一財經表示,上半年的疫情讓他們加快了在江蘇鹽城廠區的建設,也將在明年1月正式調整工廠布局。對于外貿訂單來說,目前上海港的出貨是正常的。
11月24日,國務院物流保通保暢工作領導小組召開總指揮(全體)調度會議指出,當前全國疫情呈現“點多、面廣、頻發”特點,疫情防控形勢仍然嚴峻復雜。近期,部分地區進一步收緊交通物流疫情防控措施,一些地方依然存在貨車通行層層加碼、“一刀切”過度通行管控問題,交通物流保通保暢面臨反彈壓力,要高度重視、高度警醒、高度負責。其中,要嚴格規范郵政快遞基礎設施關停關閉行為。
根據國務院物流保通保暢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監測匯總數據,11月28日,全國貨運物流有序運行,其中國家鐵路貨運繼續保持高位運行,運輸貨物1087.9萬噸,環比下降0.85%;全國高速公路貨車通行598.6萬輛,環比增長12.86%。
華商縱橫集團旗下上海東擎速遞有限公司總經理梁燕嫦告訴第一財經,國內部分地方的物流確因疫情影響受阻,成本也在增加,但隨著相關政策的陸續落地,國內物流行業的抗沖擊能力將持續強化,并倒逼物流企業想辦法提升效率,加強模式和技術創新。
在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的新商機
浙江一家內外貿企業銷售人員告訴第一財經,對他們來說最大的影響不是物流本身,而是隨之而來的市場需求進一步萎縮。
“現在我們每周晚間只加兩三天班,前幾年的這個時候都是忙得整個月只能休息一天。” 杜傳奎表示,經歷了上半年的疫情后,他們今年下半年的內銷訂單同比減少了30%,出口訂單同比減少了35%,整體訂單降幅不小,利潤也受到了影響。
杜傳奎說,此前希望多地布局工廠的他們,在綜合分析后,做出了集中搬遷到整體成本更低的地方。正好當下訂單不足,就決定提前到12月放假,完成工廠搬遷事宜。
在梁燕嫦看來,從物流角度來說,外需疲軟也有較為明顯的表現,“今年最大的挑戰,就是旺季不旺”。今年下半年尤其“雙十一”和圣誕季,物流行業都沒有出現預期的旺季。明年春節前看起來很難出現明顯的提升。
上海航運交易所的數據顯示,中國出口集裝箱運輸市場行情近期持續低迷,運輸需求表現疲軟,供求平衡狀況并不理想。本周,遠洋航線市場運價繼續調整走勢,綜合指數繼續下跌。11月25日,上海航運交易所發布的上海出口集裝箱綜合運價指數為1229.90點,較上期下跌5.9%。
對于中小微制造和外貿企業來說,他們在努力“挺過去”的同時,也在增強自身的韌性,并在不確定性中主動尋找確定的新商機。比如新能源行業、電熱毯和取暖器、露營帳篷以及世界杯相關產品等領域,都是逆勢增長的商機所在。
據海關統計,今年前10個月,我國機電產品出口11.25萬億元,同比增長9.6%;其中,鋰電池、太陽能(000591)電池等出口分別增長87.1%和78.6%。據義烏海關統計,前9個月,義烏市出口體育用品及設備43.6億元。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