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周,奧密克戎以迅雷之勢撕開了北京眾多醫院的防線。感染的醫護人數從幾十人飆升至幾百人,似乎只是一瞬間的事。
11月30日、31日,北京一家三級醫院內陸續有涉陽情況發生,僅1天之后,第一例醫護人員陽性便出現在發熱門診。
隨后,不到一周時間,醫院里數個科室,從患者、醫護人員,到保潔、護工在內的醫輔人員,相繼出現感染病例。
據北京一位三甲綜合醫院的工作人員向八點健聞透露,僅一日之內,他所在的醫院便測出來700多醫護陽性,部分專科近乎全員中招,最后只能留一位醫生堅守科室。
截至12月7日,北京另一家大三甲專科醫院里,據管理者馬翔(化名)透露,每天因本人陽性、家人或同事陽性而不能到崗的人員累積達到了700名左右。這個數字,約是該院官網上公布的全院職工數的20%。
在距離北京不遠的河北保定,醫療資源更薄弱,也更早遭到病毒的猛烈沖擊,部分醫院在沖擊下甚至取消了院內核酸。
據受訪者介紹,該市一家二級醫院里,三分之一的醫護已經陽了,三分之一的醫護出現了癥狀,只差抗原結果一錘定音,而剩下最后三分之一陰性和陽轉陰的醫護,苦苦支撐著整座醫院的運轉。
9日當天,田靜(化名)所在的新生兒科,只有她一個醫生和幾個護士在崗,照顧7個與新冠無關的重癥嬰兒。她自己的抗原結果剛剛轉陰,仍有點咳嗽和渾身乏力。
崗位不能丟,但身邊的同事相繼中招,今天左邊的診室關了,明天右邊的診室也停了,遲早也會輪到自己,除了無法消解的疲憊,還有一股無形的精神壓力籠罩著醫生們。
“沒想到,疫情終究還是來了。”山西省南部Y市三甲醫院的院感科主任何瑩瑩(化名)說,上周四下午,醫院首次接診了兩名陽性病例,那是三年來的第一次。
過去三年,Y市一直嚴防嚴控,所有零星的外來輸入病例,都在第一時間被管控。黃碼醫院之外的醫院,沒有任何接診陽性病例的經驗。
但自今年11月以來,當地疫情爆發,數千人感染。原本設置好的定點醫院和方艙醫院,已人滿為患。何瑩瑩所在的醫院派人支援,前所未有地導致6位醫護感染。此前醫院援助武漢和上海,都是零感染。
在這些中國最普通的地市級里,往往人口百萬,城市里的幾家三甲醫院,僅能勉強覆蓋當地人口的醫療資源。
“我個人感覺放開稍顯突然。”12月6日時,北京一家大三甲醫院的醫生告訴八點健聞,醫院都在加緊制定新的應對措施。該院當時最早的辦法就是全力降低患者密度,一邊勸非危重患者盡早出院,一邊限制新收患者數量。
然而,兩周的變化,對醫院來說風起云涌。疫情三年,醫院第一次感覺政策和應對策略,都坐上了過山車。
大規模院感來襲。這給醫院管理者們帶來了普遍的壓力——患者來了,醫院要應收盡收,但醫護大量陽性下,醫院的人手可能不夠了。
為了應對,12月7日,北京部分醫院先行一步,自行取消了院內醫護核酸。
“陽性醫護原則上還是不上班,但院里已經通知由各科室自行把握尺度。”12月9日,北京另一位大三甲醫院的醫生稱,“醫院現在的首要任務是保證不能停工,所以,醫護只要沒癥狀,能上班就上班。”
接下來的一兩個月,可能是醫療機構的至暗時刻。
“醫院要做的所有努力,就是要比社區感染的速度慢,只要熬過最近一個月,下個月的壓力就會比較少。但高峰期會遇到很大的壓力,如果醫療管理做得不好,一定會出現比較大的院內感染導致減員,同時患者感染,病死率增高。”張文宏在華山醫院的疫情防控直播公開會議中如此說道。(八點健聞)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