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抖音@惠州發布
繼蒙脫石散后,紙尿褲又成了囤積新目標!
1月3日,有網友稱,上海已出現XBB.1.5病例,因為感染之后,會無意識地腹瀉,呼吁大家囤積點紙尿褲。
對此,武漢雷神山醫院感染三科五病區主任、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方艙醫院中醫專家組組長、上海中醫藥大學急危重癥研究所所長方邦江教授表示,目前上海所發現的奧密克戎BQ.1和XBB毒株,僅在極少數入境隔離人員中檢出,尚未在社會面上造成本土傳播。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的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的最后一周,XBB.1.5占美國新冠病例的占比已達到了40.5%,較前一周的21.7%幾乎翻了一番,但是并沒有報道引發高死亡率。
“XBB.1.5主要臨床癥狀包括呼吸困難、頭痛、喉嚨痛、鼻塞、全身疼痛、疲勞和發燒等,與當下我國流行的BF.7等癥狀幾乎一致。對于可能出現的腹瀉癥狀有很多對癥治療的止瀉藥物,包括具有化濕止瀉作用的中藥湯劑和中成藥,如藿香正氣水、痛瀉寧顆粒等,除了止瀉作用外,還具有健脾和胃等作用”,方邦江教授說,“其實臨床上一般的‘病毒性感冒’等也會導致惡心、嘔吐、腹瀉等‘胃腸型感冒’癥狀,這是正常的病理反映,大家不要驚慌,不必杞人憂天”,方邦江教授提醒,不僅紙尿褲沒有必要囤積,蒙脫石散等一些止瀉藥物也不必盲目囤積。
“XBB主要攻擊腸道”并不成立
1月4日,中國疾控中心在文章《關于XBB.1.5毒株,這些知識您需要了解》中透露,去年10月至12月,我國通過基因組測序已經發現輸入XBB病例199例,包括9個亞分支,其中4例為XBB.1.5輸入病例;共報告發現本土XBB病例16例,全部為XBB.1進化分支,主要集中在10月至11月,12月僅為1例,暫未監測到XBB.1.5本土病例。
目前,我國現階段流行的毒株仍以BA.5的亞分支BA.5.2和BF.7為絕對優勢毒株。中疾控表示,個體在感染BA.5.2或BF.7后產生的中和抗體,在短期內(3個月)會維持相對較高水平,預期對其他奧密克戎變異株分支(包括XBB)有較好的交叉保護作用。我國短期(3個月)內,由XBB系列變異株包括XBB.1.5引發大規模流行的可能性極低。
關于XBB.1.5的更多消息
一圖了解
↓↓↓
清華研究團隊發現新冠病毒納米抗體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多種病毒變異株不斷出現,導致現有疫苗和中和抗體活性降低或消失,對新一代抗體藥物的研發提出了更高要求。清華大學研究團隊日前發現了一種納米抗體,對目前國內外出現的多種新冠病毒變異株BF.7、BQ.1.1和XBB等具有高效中和活性,為研發新一代納米抗體藥物提供了理想候選。
這種納米抗體來自駱駝科等動物體內的重鏈抗體,是重鏈抗體中最小的完整功能結構。相比于其他抗體,它具有體積小、特異性強、穩定性強、易生產、穿透力強、免疫原性低等優勢,更容易識別常規抗體無法識別的抗體表位,加大了抗體的覆蓋空間和結合能力,具有廣泛的臨床應用前景。
研究人員使用新冠病毒S蛋白等免疫羊駝,發現其體內產生了針對新冠病毒的中和抗體,“我們從免疫羊駝體內分離獲得了上百個具有強中和能力的納米抗體,并從中篩選出對目前新冠病毒變異株,包括奧密克戎各亞株等具有廣譜高效中和活性的納米抗體。”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張林琦說,初步實驗結果顯示,該抗體對于最新出現的新冠病毒變異株BF.7、BQ.1.1和XBB等均保持活性。
為進一步研究納米抗體的體內保護效果,研究人員利用轉基因小鼠進行了納米抗體的預防保護實驗。攻毒前一天通過腹腔注射納米抗體,24小時后通過鼻腔攻毒奧密克戎和德爾塔活病毒,對小鼠進行存活率等檢測。
結果顯示,納米抗體可以有效預防奧密克戎和德爾塔活病毒感染,防止和降低肺部組織感染,保護肺組織免于結構損傷和炎癥反應,展示了較好的體內保護能力。張林琦說,該納米抗體的發現為研發下一代新冠病毒納米抗體藥物提供了理想候選。
該研究由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張林琦、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王新泉團隊共同完成,研究論文已于日前在《自然·通訊》期刊上在線發表。
綜合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北京日報、中國疾控動態
圖片丨抖音@惠州發布 視頻截圖、中國疾控動態微信公眾號截圖、央視新聞視頻截圖、北京日報客戶端截圖、新浪微博、視覺中國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