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關稅產品比例大幅提高,貿易與投資便利化不斷推進
拿到了浙江首份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項下輸印度尼西亞原產地證書的黃新珍,成為了最先享受到關稅紅利的外貿人之一。
1月2日,全球最大的自貿協定RCEP對印度尼西亞正式生效。印尼也是第13個生效的RCEP成員國。作為義烏市致宏進出口有限公司的負責人,黃新珍很清楚這份原產地證書的價值——公司出口到印尼產品的關稅將從原先的5%直接降為零關稅。對于將東南亞視為主要市場之一的他們來說,直降5%的關稅優惠將顯著提高其產品在當地的競爭力。
自去年1月1日生效以來,RCEP的15個成員國中,目前已經實施RCEP的達13個,僅剩緬甸和菲律賓尚未生效,整體影響力不斷擴大。
除了RCEP成員國間的零關稅產品比例大幅提高,貿易與投資便利化不斷推進,近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刪掉了關于對外貿易經營者備案登記的規定,也邁出了貿易自由化便利化的重要一步。
根據商務部的消息,自2022年12月30日起,各地商務主管部門停止辦理對外貿易經營者備案登記。對于申請進出口環節許可證、技術進出口合同登記證書、配額、國營貿易資格等相關證件和資格的市場主體,有關部門不再要求其提供對外貿易經營者備案登記材料。
在多重政策利好的疊加下,外貿人的發力重點也在發生調整。
RCEP市場成開拓重點
除了出!皳寙巍毕蠕h的浙江,山東、福建、重慶、天津等多地的企業也都第一時間拿到了出口印尼的RCEP原產地證書。
根據青島三木水產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孫軍志算的賬,以前他們出口到印尼的水產品需要繳納10%的關稅,有了原產地證書,就可以享受零關稅。按照全年營業額計算,公司每年可在印尼降低關稅成本200多萬元,對于中小型水產加工企業來說,這無疑是實實在在的利好。
其實在RCEP生效前,我國與印尼的貿易就已經在中國-東盟自貿協定項下互降關稅。對于黃新珍來說,2022年受益于中國-東盟自貿協定,公司就有超1000萬美元的貨物享受到了僅剩5%的關稅優惠。另據統計,2022年前11個月,單是青島海關就為2.4萬批對印尼出口貨物簽發自貿協定原產地證書,出口享惠貨值超136億元。接下來的“零關稅”,企業申領原產地證書的積極性以及可以享惠的貨值都將進一步增加。
在RCEP項下,印尼在中國-東盟自貿協定基礎上,新增給予中國700多個稅號產品零關稅待遇,包括部分汽車零部件、摩托車、電視、服裝鞋靴、塑料制品、箱包等。其中,部分汽車零部件、摩托車、部分服裝類產品等自1月2日起立即實現零關稅,其他產品將在一定過渡期內逐步降為零關稅。我國則將在中國-東盟自貿協定基礎上,對印尼產菠蘿汁和罐頭、椰子汁、胡椒、柴油、紙制品、部分化工品和汽車零部件等降稅,進一步開放市場。
寧波寧興金海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偉中告訴第一財經,公司對印尼的出口占比約為20%~30%;與印尼ASG企業合作打造的自有品牌,比如水龍頭、電烤箱等產品在印尼市場占有率穩居前三,近五年來交易額保持在1億元人民幣以上,“相關業務員正在關注RCEP,將會積極申請原產地證明”。
在2022年底全國掀起的出海搶單潮中,浙江寧波、金華和福建等多地都選擇了印尼作為經貿洽談的重點目的地。據上海海關統計,2022年前11個月,上海市對大多數成員國進出口均實現增長,其中對印尼的進出口增長高達46.3%。
在內需外需雙雙萎縮的背景下,包括印尼在內的RCEP區域也成為各地政府和外貿企業開拓市場的新重點。
上海四秀復合布有限公司負責人張復才告訴第一財經,2022年他們在江蘇宿遷布局了新型智能工廠,正在把原先以歐美為主的市場策略調整到以東南亞等新興市場為主。江蘇長江紙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顧麗也對第一財經表示,在“一帶一路”和RCEP的政策利好下,他們會有意識地開拓相關市場,也讓出口的布局更加多元。
寧波瑞曼克斯門窗配件有限公司總經理丁言東提出,之前企業拓市場的重心放在歐洲、中東等地,接下來將對潛力巨大的東南亞和RCEP市場加大開拓力度。2023年他們已經定好了去越南、馬來西亞等地參展的初步計劃。
目前,中國經濟總量約占RCEP區域的60%。自去年1月1日生效后,我國與RCEP成員間的經貿合作實現了新的發展。2022年前11個月,我國與RCEP其他成員進出口總額達11.8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9%,占我國外貿總額的近三分之一;我國對RCEP其他成員非金融類直接投資164.3億美元,同比增長20.7%;我國實際利用RCEP其他成員投資金額約219億美元,同比增長40.2%。
作為全球最大的貿易口岸城市,數據顯示,上海關區2022年全年RCEP項下進出口貨值超過480億元,關稅減讓超6億元。
上海華峰超纖(300180)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原料、產品“兩頭在外”的生產型企業,其在RCEP項下的受益頗為典型。該公司總經理段偉東表示,一方面,從日本、韓國等國家進口原材料時可以省掉進口原料的關稅;另一方面,公司生產后的產品發往澳大利亞、印尼等RCEP成員國時,海外客戶又可以憑公司出具的原產地證書,享受進口關稅優惠。兩頭算起來能省下好幾百萬的關稅,顯著提升了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雙循環”下兩條腿走路
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作出“刪去第九條”的修改,被視為外貿經營管理領域重大改革舉措。商務部外貿司負責人強調,這將有利于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釋放外貿增長潛力,推進貿易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對外開放。
在業內人士看來,取消備案登記對于剛進入外貿領域,以及想同時開展內貿和外貿業務的中小企業來說具有較大的意義。在“雙循環”的新格局下,內貿與外貿兩條腿走路也成為更多外貿企業的選擇,取消備案登記的舉措,將為企業同時開拓國際和國內市場提供更大的便利和自由度。
作為“世界小商品之都”義烏的商二代,永銀銀豪負責人徐小寶正在把父輩那代以內銷批發為主的生意,轉變為擁有更強設計能力和電商優勢的全球生意。除了把更多內銷的精力轉向外貿,他們也在把銷售模式更多轉到直播和電商這些數字化平臺上,“我們的線上比重在逐年增加,和疫情前的三四年相比,如今的線上比重已經超過了七成”。
對于紹興波力斯服飾有限公司負責人王堅棟來說,在不確定的大環境下,增長的機會一直在,關鍵在于能不能及時抓住。而抓住了世界杯商機的他們,始終堅持出口和內銷,線上和線下兩條腿走路。他計劃,接下來更好地利用國際客戶資源,通過跨境電商等資源把出口做大。
作為浴袍等家居服外貿制造商,廷鎂創智(浙江)服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方雨興同樣在因勢而變。面對外貿訂單利潤薄的挑戰,他們正在開發功能性家居服,并積極擁抱像直播這類新的商業模式,試圖在2023年實現從外貿為主到內銷為主的大轉變。
商務部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張建平提出,取消備案登記符合目前中國正通過制度型對外開放,尋求“雙循環”戰略的實施和高質量發展的需要。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則能夠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企業的效率和競爭力。后續的關鍵是要做好政策的落地和銜接工作。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