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金融舉措如何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平臺整改進展如何?貨幣政策如何定調?物價是否可控?如何應對金融領域風險?
1月7日,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中國銀行(601988)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郭樹清詳解上述熱點問題。
第一財經梳理重點如下:
一、貨幣政策聚焦在擴大有效需求和深化供給側改革上
郭樹清表示,貨幣政策和金融管理的基本職責就是維護總供給和總需求的正常平衡。穩健的貨幣政策精準有力,就需要聚焦在擴大有效需求和深化供給側改革上。
郭樹清稱,將當期總收入最大可能地轉化為消費和投資,是經濟快速恢復和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金融服務大有可為。金融政策要積極配合財政政策和社會政策,多渠道增加中低收入和受疫情影響較大群體的收入,提高消費能力。
二、公平公正對待各類所有制企業
截至2022年末,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超過23萬億元,近五年年均增速約25%,遠高于其他國家,貸款利率也在持續下降。2016年至2020年,小微企業貸款平均不良率低于3%,明顯好于經合組織國家4.81%的水平。
郭樹清表示,貨幣政策加大向民營企業的傾斜力度,保持信貸總量有效增長,推動降低綜合融資成本。
同時,在進一步做好制造業民營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基礎上,加大對服務行業民營企業、個體工商戶的信貸和保險保障力度。
另外,豐富民營企業融資渠道,支持其通過發行股票債券獲取更多金融資源。
三、平臺企業金融業務專項整改已經基本完成
郭樹清表示,14家平臺企業金融業務專項整改已經基本完成,少數遺留問題也正在抓緊解決。后續將實行常態化監管,鼓勵平臺企業合規經營,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
四、努力促進房地產與金融正常循環
郭樹清表示,努力促進房地產與金融正常循環。落實“金融十六條”措施,以保交樓為切入點,以改善優質頭部房企資產負債表為重點,促進房地產業平穩健康發展,逐步推動房地產業向新發展模式過渡。
五、充分發揮行業保障基金和金融穩定保障基金專業處置功能
當前,我國金融業運行平穩,風險整體可控。但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下,金融風險仍處于易發多發期。
郭樹清表示,積極穩妥推進中小金融機構風險處置。有效化解中小金融機構風險。因地制宜深化農信社改革,穩步實施村鎮銀行改革重組。充分發揮存款保險等行業保障基金和金融穩定保障基金專業處置功能。
六、嚴格規范地方金融機構跨區域存貸款業務
郭樹清稱,依法將各類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既要管“有照違章”,也要管“無證駕駛”。嚴禁資管產品承諾固定回報或預期收益率。嚴格規范地方金融機構跨區域存貸款業務。
七、高度關注通脹反彈的潛在可能性
郭樹清表示,相比于發達國家去年物價漲幅創四十年新高,我國消費物價連續十年維持在2%左右,充分證明了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宏觀調控的有效性。
他指出,2022年底以來,人民幣匯率大幅反彈,境外資本流入持續增長,充分反映了國際金融市場堅定看好我國經濟發展,對物價等經濟基本面充滿信心。中長期看,人民幣匯率會保持雙向波動,但總體上將持續走強。
同時,也要高度關注通脹反彈的潛在可能性。考慮到當前海外通脹仍將高位運行,容易通過生產、流通等多個環節向我國傳導,對此要保持高度警惕。
八、金融開放步伐不會停歇
金融開放有助于中國發展質量的提升,也能讓世界分享中國改革發展紅利。
郭樹清表示,未來中國金融開放的步伐不會停歇。一是,進一步簡化境外投資者進入中國市場的程序,豐富可投資的行業和資產種類,不斷提升投資便利性。二是,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推動高質量實施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等國際經貿規則。三是,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對內外資一視同仁、平等對待。四是,提高開放條件下經濟金融管理能力和風險防控能力,更好統籌發展與安全。
九、前瞻應對不良資產反彈風險
郭樹清稱,前瞻應對不良資產反彈風險。近年來,持續加大不良資產處置力度,連續幾年均超過三萬億元。下一步,仍要嚴控不良新增,充分計提撥備,加大處置力度。
十、確保央行資產負債表健康可持續
郭樹清稱,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總的要求是加強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具體說來,一是著力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維護幣值穩定并以此促進經濟增長,確保央行資產負債表健康可持續。二是加強和完善現代金融監管,建立健全金融穩定發展協調機制,強化金融穩定保障體系。三是改革完善金融機構治理,進一步加強金融機構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四是進一步加快發展直接融資,深入推進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五是持續推動保險業信托業轉型發展,規范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