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衛健委發布通知顯示,新版《四川省生育登記服務管理辦法》(簡稱新《辦法》),將于2023年2月15日起施行。根據規定,新《辦法》適用于雙方或一方為四川省戶籍人口,以及在四川省長期居住且持有四川省《居住證》的非四川省戶籍人口。
此前報道>>不結婚也可以生!四川重磅宣布
所謂生育登記,其內容包括夫妻雙方(公民)基本信息(含戶籍信息、居住信息、婚姻信息等)和子女信息(含再婚夫妻再婚前生育子女的現存子女)等。
相較2019年3月20日出臺的《四川省生育登記服務辦法》,新《辦法》主要修訂了四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取消了是否結婚的限制。新《辦法》取消了對登記對象是否結婚的限制條件,將生育登記的重心轉移到生育意愿和生育結果上來,回歸人口監測及生育服務本位。
二是取消了生育數量的限制。新《辦法》規定,凡生育子女的公民,均應辦理生育登記。
三是簡化了生育登記的要求。新《辦法》規定,網上辦理生育登記時,可通過相關信息系統調取身份證或有效證件電子證照的,不再上傳身份證明材料。
四是增加了信息共享的要求。新《辦法》增加了“婚育一件事”一次辦、生育登記信息共享、電子證照共享等內容。
四川省衛健委回應:
“生育登記”并非“上戶口”
據成都發布,“對于這一條的修訂,我們也是反復斟酌了很久,最后決定取消是否結婚的限制!彼拇ㄊ⌒l健委人口家庭處相關負責人表示,修訂后的《辦法》并非鼓勵或倡導未婚先孕、未婚生子,而是將生育登記的重心轉移到生育意愿和生育結果上來,回歸人口監測及生育服務本位,“目的是推動人口監測更加精準,從優生優育角度讓更多孕產婦能享受應有的服務!同時他表示,生育登記由當事人自愿申請辦理,也不能等同于“上戶口”。
據四川觀察報道,記者從四川省衛健委相關處室獲悉,《辦法》中所說的“生育登記”并非大眾所認為的“上戶口”,生育登記可以通過網上登記,主要是向群眾宣傳告知其有哪些權利、義務,也是部門對群眾基本情況的了解。工作人員稱,生育登記并不是上戶口,辦理生育登記,是為了保證婦幼服務更好地開展,保障相關部門對當地人口的有效監測。《辦法》并非鼓勵不結婚生孩子,而是為了保證“未婚先孕”人群的權益,讓其進行生育登記后就享有一些婦幼保健的服務。
回歸人口監測及生育服務本位
對于目前被公眾熱議的“生育登記取消結婚限制”這一調整措施,四川省衛健委解釋為:生育登記的登記主體從夫妻變成凡生育子女的公民,這一修改是將生育登記的重心轉移到生育意愿和生育結果上來,回歸人口監測及生育服務本位。
西南交通大學國際老齡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楊一帆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表示,從四川出臺的落實政策來看,有幾個特點。
第一,生育登記制度回歸本位。生育登記已經回歸其設立的初始功能——為群眾提供優質的生育服務,為人口統計提供重要的數據來源。由此前的生育審批制度向單純生育登記制度的轉變,使生育登記不再與生育數量、婚否等限制條件相掛鉤。兩者剝離開,符合歷史發展趨勢,也順應民心民愿。
第二,只要是生育子女的,就應該辦理和可以辦理生育登記,就會享受到平等的生育服務。這充分體現了生育政策的包容性,機會平等、福利普惠,更加尊重生育決策的自主性和生育狀態的多樣性,以政策的包容體現出生育友好的價值取向。
第三,更加“便民利民”。程序的簡便性,“出生一件事”聯辦,部門協同,數字政府,信息平臺多合一。
對于《辦法》中四川取消生育登記的結婚限制條款,楊一帆認為是順應形勢的必然舉措,他認為“這是生育權一個進步,對家庭和婚姻有長遠影響,生育登記是生命登記制度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一個中性的公共管理事務”。
但他強調,不能簡單認為是鼓勵大家非婚生育。“這些年民眾對于婚姻、家庭的觀念都在發生變化,比如更看重兩個人的感情,不會單純為了傳宗接代而結婚,所以應該理性看待生育率出現下降,這是自然而然的社會反應,沒必要過于擔憂。但在取消結婚限制的同時,要配套強化全社會的倫理教育,引導年輕人樹立符合公序良俗、家庭家風家德傳承的婚育理念!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作者:李果,編輯:周上祺)、四川省衛健委、成都發布、四川觀察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21世紀經濟報道。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