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是個寶
數據寶
炒股少煩惱
2023年電子板塊還有戲?
經歷2022年的低谷后,電子板塊今年絕地反擊。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截至2月6日收盤,電子行業指數今年以來累計漲幅11.24%,在所有申萬一級行業中排名第四位,A股市值重回6萬億以上。去年全年,該行業指數累計跌幅36.54%,排名墊底。
不少電子行業股票近期走出凌厲攻勢。數據寶統計,1月以來,72只電子股累計漲幅超過20%,歌爾股份、寒武紀-U、長盈精密(300115)、藍思科技(300433)、領益智造等電子行業細分領域龍頭名列其中。漲幅最高的前五只股票是恒久科技(002808)、捷榮技術(002855)、佰維存儲、唯捷創芯-U、宇順電子。恒久科技由于信創、區塊鏈、信息安全等熱門題材加持,走出了翻倍行情,1月16日至2月1日期間,一度收獲8連板。
經濟復蘇預期增強,電子行業景氣有望修復
電子板塊開年大漲,與多重因素相關。新年伊始,中國經濟復蘇預期增強,外資加速流入A股,市場行情回暖。數據顯示,作為衡量制造業景氣程度的“風向標”,1月制造業PMI為50.1%,比上個月上升3.1個百分點,時隔3個月重回榮枯線以上。資金流向顯示,北上資金1月以來持續呈現大幅凈流入,并不斷刷新紀錄。截至2月6日,今年以來北上資金累計凈買入達到1462億元,遠超去年全年。
興業證券表示,電子行業正處于景氣筑底階段,2023年有望迎來修復。通過復盤過去兩輪行業景氣周期的需求、供給、庫存及價格等重要指標的變化趨勢,結合當前行業基本面情況,認為電子行業在經歷了2022年的需求疲軟,庫存去化之后,當前正處于景氣筑底階段,有望于今年實現景氣修復。行業修復將帶動上游模擬芯片、數字芯片、被動元器件等領域的需求提升,看好相關領域公司的業績修復趨勢。
國信證券認為,由于市場此前所擔心的日、荷兩國跟進對中國半導體產業限制的政策性利空已經落地,行業景氣周期在2023年年中觸底反轉的一致預期已基本形成,基于不斷強化的消費、經濟復蘇預期,其認為電子行業的估值水平將領先財務數據反轉。
超跌電子龍頭獲兩路資金加倉
今年以來,北上資金和融資資金開始搶籌部分超跌電子股。數據寶統計,按照區間成交均價計算,1月至今電子行業累計獲得北上資金加倉124.37億元。京東方A、韋爾股份(603501)、卓勝微等3只龍頭股獲加倉超10億元。截至2月6日收盤,收盤價與2022年以來高點相比,韋爾股份、卓勝微(300782)回撤幅度均超35%。北上資金加倉金額較大的還有TCL科技、長電科技(600584)、立訊精密(002475)、瀾起科技(688008)、北方華創(002371)等。
融資資金加倉超億元的有7只,分別是歌爾股份(002241)、紫光國微(002049)、江豐電子(300666)、瀾起科技、國光電器(002045)、北方華創、思瑞浦。瀾起科技、北方華創是同時獲得北上資金和融資資金加倉超億元的股票。
從已經公布的業績數據來看,2022年在市場需求下滑的背景下,部分電子股仍保持了高速增長。數據寶統計,按照業績快報、預告凈利潤下限計算,72股凈利潤預計增速在50%以上,京泉華、艾比森(300389)、恒銘達(002947)、芯原股份-U、深天馬A等凈利潤增速靠前。凈利潤增速最高的京泉華(002885),報告期內,全球新能源行業高速發展,市場需求旺盛,帶動公司新能源領域業務高速增長,公司預計2022年凈利潤為1.25億元至1.55億元,同比增長5.27倍至6.78倍。
上述凈利潤高增長的72股中,2022年末合計獲得1549只公募基金持倉(注:重復持倉的暫未剔除)。9股獲得50只以上基金扎堆重倉,包括北方華創、納思達(002180)、瀾起科技、復旦微電、斯達半導等。北方華創、納思達、瀾起科技均獲百只基金持倉,基金持倉占流通股比例均超10%。
聲明:數據寶所有資訊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責編:林麗峰
校對:陶謙
數據寶
數據寶(shujubao2015):證券時報智能原創新媒體。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數據寶。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