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月28日,美股三大指數收盤集體下挫。道指跌0.71%,標普500指數跌0.30%,納指跌0.10%。
大型科技股漲跌不一,臉書母公司Meta漲超3%。金融巨頭高盛跌近4%,領跌道指成份股。熱門中概股漲跌不一,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跌0.09%,拼多多漲2%。
近期,英國很多超市對蔬菜實行限購,涉及莫里森、阿斯達等多個英國大型連鎖超市。英國官員表示已與零售商談過如何應對短缺,并要求他們為未來的事件做好準備。
美股三大指數收跌,道指2月顯著回調
當地時間周二,美股三大指數低開后震蕩調整,納指和標普指數盤中一度走高,但尾盤均再度轉跌。截至收盤,道指跌0.71%,報收32656.70點。標普500指數跌0.3%,收于3970.15點。納指跌0.1%,報收11455.54點。
周二為2月份最后一個交易日。當月,道指累跌4.2%,標普500指數跌2.62%,納指跌1.11%。道指今年已經跌1.48%,1月份漲幅已經全部被抹去,納指和標普指數則仍錄得上漲。
今年1月份,美股顯著上漲,標普500指數漲超6%。不過在2月份,隨著美國多項經濟數據高于預期,投資者擔憂美聯儲貨幣政策收緊,不斷走高的美債收益率對股市造成壓力。周二,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一度錄得去年11月份以來新高。
美國經濟咨商局發布的數據顯示,消費者2月份對經濟形勢的悲觀預期加重。美國2月消費者信心指數為102.9,連續2個月下滑,1月份前值(修訂值)為106,道瓊斯預測值則為108.5。“未來半年的就業、收入和企業條件預期都大幅下滑。”美國諮商會經濟學高級主管阿塔曼·奧茲伊爾德林說,消費者計劃取消購置大家電,購車購房的消費者也變少了。
瑞銀高級美國經濟學家布萊恩·羅斯認為,隨著美聯儲持續加息,美國經濟增長可能放緩。收緊的貨幣政策對市場造成下行風險。他表示,今年結束時標普500指數可能會低于當前水平,海外市場表現可能優于美股,尤其是在新興市場和德國。
Meta漲超3%,將搭建人工智能頂級產品組
大型科技股漲跌不一。英偉達跌1.21%,特斯拉跌0.92%,蘋果、微軟、臺積電錄得小幅下挫,谷歌、亞馬遜小幅上漲,臉書母公司Meta漲3.19%。Meta首席執行官馬克?扎克伯格早前明確表示Meta將成立一個新的頂級產品組,專注于生成式人工智能。
金融板塊走勢分化,摩根大通漲0.84%,高盛則大跌3.8%,居道指成份股跌幅榜首位。高盛首席執行官大衛·所羅門表示,該行將對消費者業務進行戰略性調整。高盛進軍該業務的部分行動執行得不好,管理層會反省并從中吸取教訓。資產管理和財富管理將是高盛未來的增長引擎。
國際油價上漲,但能源板塊跌幅居前。康菲石油跌2.37%,雪佛龍跌1.26%,西方石油跌0.68%,埃克森美孚跌0.58%。紐約商品交易所4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上漲1.37美元,收于每桶77.05美元,漲幅為1.81%;4月交貨的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上漲1.44美元,收于每桶83.89美元,漲幅為1.75%。
熱門中概股漲跌不一,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跌0.09%。拼多多漲2%,阿里巴巴跌1.64%,京東跌0.67%,高途跌4.56%。高途財報顯示,公司第四季度營收6.3億元,同比下滑50.6%;凈利潤7061萬元,同比下滑75.3%。根據公司當前預測數據,2023年第一季度收入應介于6.86億元人民幣至7.06億元人民幣之間,環比加速增長,增幅在9.0%至12.1%之間。
英國蔬菜限購,涉及多家大型超市
近期,英國很多超市紛紛對西紅柿、辣椒等蔬菜實行限購,涉及特易購、莫里森、阿斯達、奧樂齊等多個大型零售商。例如,特易購對西紅柿、黃瓜和青椒采取限購,每名顧客限購3個。
據悉,俄烏沖突造成的外溢影響是造成短缺的重要原因之一。據央視新聞消息,俄烏沖突后,英國能源價格尤其是電價飆升,導致很多英國農民放棄了利用溫室種植新鮮蔬菜和水果的做法,使英國國內生產的農產品(000061)數量下降,不得不更多依賴進口。但英國“脫歐”破壞了很多商品的正常供應鏈,導致果蔬供應短缺。
英國食品部長馬克·斯賓塞(MarkSpencer)周一表示,他已與零售商談過他們如何應對短缺,并要求他們為未來的事件做好準備。
值得一提的是,英國全國鐵路、海路與公路運輸工會周二稱將在3月15日舉行新一輪圍繞工資、工作合同的罷工。工會領導人林奇表示,該工會會員為首都提供非常重要的服務,保證城市的運轉,他們應該得到合理的薪酬和良好的工作條件。工會將一直抗爭,直到他們的要求得到滿足。
普京簽署暫停履行《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的法律
當地時間2月28日,俄羅斯總統普京正式簽署關于俄暫停履行《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的法律。俄羅斯駐美國大使安東諾夫2月27日表示,美國多年來一直嚴重違反《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主要條款。
根據俄法律信息網站2月28日公布的相關文件,俄暫停履行《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的法律自正式公布之日起生效,何時恢復履行將由俄總統決定。
此前在2月21日,普京在莫斯科向議會兩院發表國情咨文時宣布,俄方暫停履行與美國簽署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俄羅斯國家杜馬,也就是議會下院,和俄羅斯聯邦委員會,也就是議會上院,2月22日一致通過關于俄暫停履行《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的法案。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俄羅斯駐美國大使安東諾夫2月27日表示,俄羅斯暫停履行《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的決定是目前形勢下唯一正確的決定。安東諾夫稱,美國多年來嚴重違反《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主要條款。美國宣稱其制造的部分潛射彈道導彈和重型轟炸機不具備核打擊能力,通過這種手法將超過100件這類武器裝備非法排除在《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的覆蓋范圍之外,并且不讓俄方對此進行核查。安東諾夫表示,為了恢復條約的全面運行,美國必須重新考慮其反俄政策。
《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由美俄兩國于2010年簽署,原有效期10年,后延期至2026年。它是兩國在核裁軍領域的關鍵條約。
美俄擁有全世界核武器數量的90%以上,《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旨在對兩國的核武器裝備進行限制。根據該條約,美俄兩國需要將已經部署的洲際彈道導彈、部署的潛射彈道導彈和重型轟炸機上攜帶的導彈降至700枚,核彈頭數量降至1550枚、并將用于發射核彈頭的已部署和未部署發射工具數量降至800個。此外,該條約還設有核查機制,美國和俄羅斯的核查小組每年可以對對方國家的核設施進行18次臨時通知核查,以確認對方是否履行了條約。
專家:俄暫停履約是對西方步步緊逼的警告
《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與美蘇之間簽署的《反導條約》《中導條約》一并被認為是國際核裁軍體系的三大支柱。在美國先后宣布退出《反導條約》和《中導條約》之后,《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成為美俄之間唯一軍控條約。對于這次俄羅斯宣布暫停履行《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專家認為,這是俄羅斯在西方的步步緊逼之下被迫發出的警告。
央視特約評論員蘇曉暉表示,這個時候當俄羅斯談到《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俄方動向的時候,是在向西方國家發出警告的信號,并非俄羅斯要啟動新一輪的核軍備競賽。但是希望西方看到的是,西方在對俄羅斯不斷緊逼的時候,俄羅斯要進行反彈。如果將俄羅斯逼入墻角的話,形勢可能會出現急劇的變化。在釋放這些信息的時候,(俄羅斯)也希望西方更多地回應俄羅斯的訴求。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