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是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加快推進能源體系清潔低碳轉型的關鍵期窗口期。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我國加快推進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以下簡稱風光基地項目)建設,推動行業健康快速發展,促進“雙碳”目標實現。
2021年12月至今,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和能源局印發的第一、二批風光基地項目規劃規模超過550GW,以源網荷儲、離網制氫、100%消納項目為重點增量的第三批基地項目也正在組織謀劃中。三批基地項目儲備大量增量規模,同時項目范圍逐步延伸,基地化建設成為我國光伏發電的重要應用場景。
在風光基地建設過程中,技術的作用舉足輕重。自2015年光伏領跑者計劃實施以來,以PERC技術為代表的先進光伏技術得到大規模發展。P型單晶PERC電池平均轉換效率提升了2.85個百分點,達到23.3%,市場占有率快速提升,技術進步也推動國內地面電站的系統成本快速下降。從領跑者項目建設經驗來看,國家引導企業深化技術創新應用,促進降本增效,形成了良性循環,大幅推進了技術產業化以及先進制造業的發展。但在領跑者結束轉向近兩年的風光基地項目建設中,對系統配置及效率、關鍵設備如組件、電池、逆變器、跟蹤系統等,并未起到明顯的提升作用。
對此,全國政協委員、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建議,在風光基地項目建設過程中倡導先進技術占據一定比例,留存10%的空間作為創新技術競爭配置要求,通過加強先進技術應用,引導光伏行業高質量發展。同時建議風光基地項目進行混改,優化商業模式,通過1+N模式,明確民營企業的參與比例,吸引更多民營企業參與風光基地競選,激活市場活力。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第三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