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種昂 “UPC(原油直接超級催化裂解制烯烴技術)科技試驗工程項目已經獲得國家發改委批復,目前正在進行項目開工建設的前期準備。”2023年6月28日,在山東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重點項目現場觀摩中,山東東明石化集團(以下簡稱“東明石化”)董事局主席李湘平說道,這是該企業近年來一大可值得“自豪”的工程。
東明石化位于山東省菏澤市東明縣,總資產650億元,原油一次加工能力1050萬噸/年,是以基礎煉油、高端化工為主的特大型石油化工企業集團。山東擁有全國數量最多的地方煉廠,而東明石化又是山東乃至中國最大的地煉企業。
東明石化30萬噸/年UPC科技試驗工程項目總投資220億元,是菏澤市單體投資最大的高端制造業項目。
李湘平解釋道,UPC技術較傳統煉化一體化項目,有很大的先進性。傳統煉化工藝流程是先將原油煉化,再生產化工材料。而UPC技術可將原油直接變為化工材料,一步到位。與傳統工藝相比具有投資少、消耗低、效益好等優勢。
UPC項目采用東明石化與中國石油(601857)大學(華東)聯合開發的原油超級催化裂解制烯烴技術。該技術經國家石化聯合會組織的院士團隊對東明石化5萬噸級UPC工業化實驗技術進行了專業技術鑒定。3名院士一致認為:該技術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所開發的專用催化劑屬世界首創、技術總體水平國際領先。如能采用該技術,未來中國可減少近億噸原油進口量,院士團隊建議加大推廣應用力度。
李湘平表示,該項目在5萬噸級工業化實驗生產中運行穩定,但出于世界首創、穩健經營的考慮,先上馬30萬噸項目規模,此后再行擴產到100萬噸。
作為山東最大的地煉企業,東明石化曾以生產成品油為主。正如李湘平所說,盡管中國原油進口量每年高達5.5億噸,但成品油市場卻一直有著數千萬噸過剩產能。這也倒逼著以生產成品油為主業的地方煉廠加速向煉化一體化轉型。
2018年8月,東明石化注冊成立了勁海化工,投資70.7億元建設100萬噸/年資源綜合利用項目,主要生產、銷售高端聚烯烴產品。這是一個利用上游煉油的副產品來生產高端化工品的基礎材料的項目。目前,中國高端聚烯烴50%以上須進口,每年約有三千萬噸的市場缺口。
100萬噸/年資源綜合利用項目于2020年6月開工建設,引進外國的先進技術,最終于2023年3月正式投產,預計年銷售收入71億元,年利稅34億元。
李湘平說道,“以前,東明石化大多數業務是生產成品油;隨著向煉化一體化轉型,目前企業煉油與化工業務占比為5:5;未來UPC項目建成,油化比將達到3:7,推動東明石化的深度轉型。”
盡管在地方煉廠中,東明石化規模最大,但面對動輒兩千萬噸級、四千萬噸級全國七大石化基地的崛起與沖擊,東明石化又將如何應對?
李湘平表示,石化有著長長的產業鏈,部分石化基地規模巨大,但是以芳烴為技術路線,切入的是紡織品市場;東明石化是以烯烴為技術路線,下游可應用于生產汽車的保險杠、外殼、玻璃,醫療器械中的針瓶、輸液袋、針管,農業的塑料薄膜等多個領域,在技術、產品上形成了錯位競爭。
全國七大石化基地普遍分布在沿海地區,而東明石化位于魯西南內陸地區。過去,東明石化大量進口原油受制于物流短板。如今,該企業與山東港口集團合作建成了30萬噸的油品碼頭,又鋪設了從日照港(600017)到東明的石油管道。
在李湘平看來,東明石化在解決了物流短板后反而形成了地理優勢——這里居于中原腹地、面向華東地區,周邊人口密集,是能源消費主要市場。隨著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未來周邊能源需求將快速增長,東明石化有著天然的大市場優勢。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