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融法院10月12日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上海金融法院執行工作白皮書(2018-2023)》(以下簡稱“白皮書”)和《上海金融法院執行典型案例(2018-2023)》。上海金融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林曉鎳,執行局副局長金殿軍對相關情況作通報。
證券時報記者從本場發布會上獲悉,截至2023年8月19日,上海金融法院共受理首次執行案件5447件,約占全市法院執行案件的千分之七,結案5179件,執行到位金額697.78億元,約占全市法院執行到位金額的四分之一,收結案數量和執行到位金額逐年上升。
非自然人申請執行人中,金融機構占比達75.47%。被執行人履行能力差異較大,金融案件執行難度大。被處置財產包括股票、不動產、公務飛機、翡翠飾品及股權、受益權等,處置任務量大;財產的金融資產屬性、交易規則、監管要求等各不相同,對執行人員的專業素養、辦案經驗以及涉眾性風險的防范與化解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此外,五年來,上海金融法院還受理了3118件執行保全案件和813件執行異議、執行異議之訴案件,也分別呈現出案件數多、處理難度高、工作量大等特點。
五年來,上海金融法院積極探索、大膽創新,先后在全國首創大宗股票司法協助執行機制、批量不動產司法處置機制,改革執行方式和執行流程,打破“一人包案到底”,實現分權制約與專業分工,創新性研發財產執行綜合管理系統,推進執行大數據監管應用場景建設,促進“執源治理”,防范金融風險。
證券時報記者了解到,目前執行工作實踐中所面臨一系列問題及難點。例如,部分金融案件執行難,制度供給不足;財產情況復雜,處置難度大;逃避阻礙執行行為多發,執行工作易受阻;協調機制不完善,溝通效率低;部分當事人風險意識不強,防范機制缺失等。
為更好地發揮典型案例示范引領作用,此次新聞發布會還發布了十大執行典型案例,涉及執行實施、執行異議與執行異議之訴等案件類型,涵蓋證券、基金、資產管理計劃等金融專業領域。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