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支持,《財經》、財經網、《財經智庫》聯合主辦的“三亞·財經國際論壇”在海南三亞舉行,論壇主題為“探尋復雜環境下高水平開放之路”。
清華大學創新創業與戰略系教授、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魏杰指出,應繼續深化收入分配體制改革,要繼續鼓勵人們富起來,強化人們對財富的追求,要擴大中等收入比例;同時在國民收入分配上可以考慮向民生傾斜,“這些年我們在基礎設施上做的很好,但民生上是不是應該傾斜一下,比如教育、醫療、住房等等,解決人們后顧之憂。”
此外,魏杰還建議,可以適當放開明年的杠桿率,并繼續發揮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作用,為提高消費能力注入更多推動力。
清華大學創新創業與戰略系教授、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魏杰
以下為部分發言實錄:
魏杰:各位新老朋友,非常高興參加我們的論壇。剛才聽了張主任和高院長的報告,我深受啟發,既全面又深刻。那么,我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后遇到的兩個具體問題,和在座各位做些交流。
一個問題是,對外開放上要穩住外貿外資的基本盤。《新聞聯播》之后有人給我打電話問問題,基本盤是多少?比如外貿基本盤里的兩個數據,一個是進出口規模,一個是順差規模。對外資來講也有兩個數據,一個是外資規模,一個是新增外資,這是屬于外資的基本盤。
我們只講基本盤,但是到底是多少,我一下子真沒法回答。后來我說,會不會它是個動態的概念,很難有具體概念說基本盤是多少。比如說2018年的進出口總額和順差總額是2019年的外貿基本盤,2018年的外資規模和外資進出口規模就是2019年的外資基本盤。
我請教了這方面的專家,基本盤到底是多少?外貿兩個主要數據,一個是進出口規模,一個是順差;外資的數據,一個是外資規模,一個是新進外資的數據。到底是多少就叫基本盤?結果他們的回答也都不一樣。
剛好我電腦里有近十五年外貿和外資的數據,我做了個梳理,沒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但發現一個規律。一般來講國內經濟比較好的時候,外貿情況都比較好,國內經濟好的時候外資情況也很好。外資是逐利的,這一點是我的一個收獲。我們下一步是不是在國際情況復雜又多變的情況下,更加注重國內經濟的穩定,把國內經濟穩定也當做開放的重要基點來討論?這樣可能會更好一點。
第二個問題,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到了我們目前遇到的壓力。放在第一個的是有效需求不足。
我想要解開這個難題,就要解決怎么樣提高人們收入,怎么樣能在未來較大幅度上升,從而解決人們消費欲望和能力不足的問題。
我想,是不是有幾個方面的工作可以做?
第一是要繼續發揮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作用。今年財政政策減稅費,減了一萬多億,明年呢?貨幣政策我們做了一條,降低了房貸利息,從6.1%降到了4.1%左右。這兩個政策無形中增加了人們的預期,也增加了一定可消費收入。明年這方面還有沒有別的空間?要不要做一件事,就是繼續發揮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作用。
第二,深化收入分配體制改革。收入分配體制改革必須深化才行,主要是兩方面的問題。一方面要繼續鼓勵人們富起來,要強化人們對財富的追求,要進一步放開,同時要擴大中等收入比例。另一方面就是我們在國民收入分配上要不要向民生傾斜?這些年我們在基礎設施上做的很好,但民生上是不是應該傾斜一下,比如教育、醫療、住房等等。所以收入方面體制改革是兩個,一個是擴大中等收入比例,一個要向民生傾斜,解決人們后顧之憂。
第三,我們要不要適當放開明年的杠桿率?杠桿率中的兩個數據很重要。第一個數據是赤字率,我們過去一直把上限定為3%,現在恢復人們的消費信心,能不能把赤字率上限放到4%,不知道有沒有可能。如果我們把赤字率上限從3%放到4%,我估計對消費會有很多幫助。
第二個數據是宏觀負債率,就是政府企業個人共同負債占GDP總量的比例。宏觀負債率過去有不成文的規定,原則上不能超過250%,這是上限。明年能不能提高到350%,不會帶來太大的債務風險。
杠桿率上我們雖然強調防風險,但能不能考慮一下目前的情況,把兩個主要數據適當向上提一點,赤字率最高幅度能不能到4%,宏觀負債率能不能到350%左右,這樣可能對消費還是有很多作用的。提高人們的消費欲望和消費能力,這三件事我們還是可以做的,明年可能有意義。
消費的第二個壓力就是住房消費,它在消費中占的比例很高。現在我們政策應該是非常到位了,政策力度很大,影響住房消費有兩個因素,一個是政策因素,一個是市場因素。政策因素確實到位了,但是市場因素有了變化。
另外一個現象,所有地產商都要改變自己運行模式,快銷售這種模式塌陷了,市場發生變化了,所有地產商都要改變運行模式。此外,房子的投資屬性減弱。房地產市場問題的解決需要時間,都需要我們慢慢消化一些事情來解決。我的看法是不能操之過急。供大家參考。謝謝大家!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