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8日,我國著名中醫理論專家、中藥學專家、全國名中醫、首都國醫名師、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員周超凡教授收徒儀式暨美麗中國•薈敏堂第二屆皮膚健康中醫藥防治論壇在京隆重舉行,會議由中國保健協會普惠健康公益分會常務副會長、政企智庫秘書長郝祥保主持。
周超凡教授在中醫治則治方的研究以及對中醫藥學,中醫藥的理論傳播、科普傳播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與,對我國的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突出貢獻,是中醫藥界泰斗級大師。拜師的兩位高足,都在各自的專業領域頗有建樹,一位是中國中醫科學院眼科醫院黨委書記高云,另一位是北京薈敏堂醫學研究院創始人、院長李艷艷。兩位弟子已經在各自的醫學實踐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兩位弟子表示,要在師父周超凡教授教導下,努力鉆研,傳承精華,守正創新,以中醫思想為引領、以創新為動力、以科技為支撐、以患者為中心,以公益為擔當,造福更多患者。
周超凡教授與兩位弟子
收徒儀式結束后,由中國保健協會普惠健康分會主辦、北京薈敏堂醫學研究院承辦的“美麗中國•薈敏堂第二屆皮膚健康中醫藥防治論壇”暨中醫藥在治療過敏性皮膚病上的傳承與發展研討會同時舉辦。
過敏性皮膚病是一種常見疾病,影響著全球眾多患者的生活質量。在中國的悠久歷史中,中醫藥作為獨特的醫學體系,一直在維護和促進人們的健康,特別是在過敏性皮膚病的治療上發揮著獨特的優勢。隨著現代醫學的進步,雖然治療方法不斷增多,但中醫藥在此類疾病的治療中仍然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此次論壇旨在匯聚行業精英,共同探討中醫藥在治療過敏性皮膚病上的最新理論與實踐,以及未來發展趨勢,提高人們對該疾病的認知和防治能力。
在論壇中,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就中醫藥在治療過敏性皮膚病方面的研究進展、臨床實踐經驗、以及面臨的挑戰進行了深入交流。
薈敏堂醫學研究院院長李艷艷做主題匯報:作為專業皮膚病研究機構負責人,在中醫藥治療皮膚病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她認為中醫藥治療皮膚病其特色體現在整體觀念、辨證論治,強調根據標本緩急的不同而采取分階段論治的方法,其治療優勢體現在外病內治、內病外治、治療方式多樣、藥物劑型多樣、臨床效果顯著、毒副作用小,充分體現了中醫治療效、簡、便、廉的特點。與一些化學藥物相比,中藥治療更溫和,副作用更少。例如,對于一些因長期使用激素類藥物而產生依賴性和副作用的患者,中醫藥治療可以逐漸減少甚至戒斷激素藥,同時緩解患者的癥狀,達到根治的目的。這種安全可靠的治療方法不僅為患者帶來了福音,也進一步證明了中醫藥在皮膚病治療領域的獨特優勢。
與會者一致認為,應繼續加強中醫藥在該領域的傳承與創新,發揮其在防治過敏性皮膚病中的獨特作用。同時,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讓更多人了解和接受中醫藥治療。在未來,我們期待看到更多關于中醫藥在治療過敏性皮膚病方面的研究和實踐成果,為全球患者帶來更多治療選擇和希望。
出席本次活動的致辭領導有原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原黨組書記、局長王國強,民盟中央社會部原部長郭勇,原北京市衛計委委員、副巡視員、北京健康文化促進會會長劉娜,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副局長李德娟等;發言專家代表有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中國中醫科學院眼科醫院書記高云,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研究員于智敏宜善醫療產業管理集團董事長郭文華等;出席會議的領導專家嘉賓還有同仁堂集團原董事長梅群,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全球創新與治理研究院院長夏友富,北京各省市駐京機構商務協會常務副會長邢勇乾,北京中醫藥學會原副秘書長王春生,中國行為法學會廉政法治研究院秘書長王書波,八一電影制片廠趙鴻香老師,中國中醫科學院眼科醫院宣傳處處長夏秋芳,薈敏堂聯合創始人王欽磊,吳云生中醫藥研究院吳云生院,中國紅色保健研究院院長閆民川,北京和平里醫院副主任醫師丁素敏 ,北京至艾中醫研究院院長孫一平,中國政協雜志社主任記者史慧玲,瞭望中國雜志副社長方鏡凱,中國工業報社財經版副主編吳晨,北京薈敏堂醫學研究院副院長王嘉瑞等60余位與會嘉賓群賢云集,共同見證周超凡教授收徒儀式,共話中醫藥因其辨證論治、扶正祛邪的特色優勢,在防治過敏性皮膚病方面的最新成果與臨床實踐。
當前中醫藥振興發展迎來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大好時機,要推動中醫藥現代化,推動中醫藥產業化,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就需要像周超凡教授這樣的大家、名家廣收徒,育高徒,構建“始于文化,啟于經典,貫于思維,成于臨床”的中醫傳承 培養路徑,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加強中醫藥學高層次人才培養,打造一支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精神的素質優良、結構合理、數量充足的 中醫藥特色人才隊伍,為中醫藥振興發展提供支撐,著力營造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良好學術氛圍,凝聚起共同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的 磅礴力量,發揮中醫藥獨特優勢,扛好傳承創新發展中醫藥的 政治責任、歷史責任、時代責任,為美麗中國、健康中國、世界人類健康命運共同體 共同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的壯美華章!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第三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