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晚間,復合肥龍頭金正大(002470)(SZ002470,股價1.56元,市值51.26億元)發布的2023年業績預告顯示,公司去年預計歸母凈利潤虧損8億元—11億元,而2022年,公司虧損9.82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因財務造假爆雷后,金正大業績已經多年不振,算上2023年的虧損,自2019年以來,這家上市公司已經連續5年虧損。按照2023年預估的最低虧損額,金正大在5年間的累計虧損額將達到63.76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金正大成立于1998年,于2010年9月在深交所上市,主營業務為復合肥、緩控釋肥、硝基肥、水溶肥等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在爆雷之前,被視為“大白馬”的金正大在復合肥行業的銷量曾連續多年居首。
對于2023年業績情況,金正大在業績預告中稱,報告期內,公司根據企業會計準則及相關會計政策的規定對各類應收款項進行年末減值測試并計提信用減值損失,上述事項對公司凈利潤影響較大,本期最終信用減值損失金額將由公司聘請的審計機構審計后確定。
事實上,這已不是金正大首次因非經營因素最終錄得虧損。比如在2022年,金正大因各類資產減值和股民訴訟案件訴請金額增加,導致各類減值損失及營業外支出金額增加。
相比2022年,金正大在2023年業績預告中還提到,報告期內,公司參股公司產生虧損,公司基于謹慎性原則,對參股公司的投資進行減值測試,上述事項對公司凈利潤影響較大。
除了非經營因素,金正大的經營狀況也表現不佳:報告期內,公司產品銷量同比基本持平,其中磷肥板塊業務受市場供需變化影響,銷量同比下滑;同時受公司磷石膏采用清潔處理方式成本較高影響,磷肥板塊業務整體利潤率較低。
不過,相比于金正大,同樣位于山東臨沂的另一家肥料類上市公司史丹利(002588)(SZ002588,股價6.02元,市值69.64億元)的生產經營卻截然相反。
史丹利1月30日發布的業績預告顯示,公司2023年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6.39億元—7.05億元,比2022年增長45%—60%。
對此,史丹利給出解釋稱:在本報告期,公司產品的產銷狀況持續穩健提升。得益于產供銷的高效協同,2023年度,公司銷量實現了兩位數增長,毛利空間也有顯著提升。銷量的增長及毛利空間的提升有力地推高了公司利潤,使得利潤同比實現了較大增幅。此外,高毛利核心產品銷售的穩健表現亦進一步增強了公司的盈利能力。
每日經濟新聞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