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卓泳
盡管是周末,深圳福永福圍社區依然車水馬龍,往來的大小貨車進出于周邊的物流園區,滿載貨物后駛進107國道,轟隆聲此起彼伏。春節假期過后,物流業比往年更早忙碌起來,背后的外貿、電商業務也實現了“開門紅”。
作為國民經濟一大“晴雨表”,物流業一頭連著生產,另一頭連著消費,串聯起全國乃至全球的大市場。跨境電商的發展與國際物流體系的建設也被寫進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當前,物流業呈現怎樣的發展態勢?證券時報記者近期實探有著“國際物流村”之稱的深圳市寶安區福圍社區,走訪多個物流園區、快遞物流企業、電商企業等,感受行業和市場的溫度。
正月初九就滿員復工
福圍社區毗鄰深圳寶安國際機場,周邊物流產業要素配套齊全,聚集了近650家物流企業,具有豐富的倉儲和供應鏈資源。
驅車沿著107國道往深圳寶安福永、沙井方向直行,一路可見許多大小貨車往來穿梭,路兩旁也散落著多個物流園,不時有貨柜車進出園區。該片區的其中一個物流園——深圳市現代國際物流園負責人介紹,該園區入駐近30家企業,包括順豐、申通、京東等物流巨頭。送往該園區的商品和貨物,有從海外進口的,也有深圳及周邊城市跨境電商平臺即將出口海外的。
該負責人告訴記者,園區正月初九就已正式開工,比往常更早進入了繁忙節奏,園區內幾乎每家企業都滿員復工。記者現場也看到,午后時分,一輛輛滿載貨物的貨柜車在園區門口排隊等候出車,囤放商品貨物的倉庫里,工人們也在忙著裝卸、分揀貨物。
在深圳市聯遠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倉庫,也堆滿了從海外進口的貨物。該公司總經理竇建磊介紹,這些都是從國外進口到香港,然后進到內地保稅倉,再發往內地買家手里。此外,也有深圳跨境電商的小包裹,通過鐵路、空運等方式運往海外,公司負責這些貨物的國內運輸環節。“往年要元宵節過后我們才正常運轉,今年初七就有很多客戶訂倉,很快我們就爆倉了,現在運過來的東西都放不下了。”竇建磊告訴記者,過完年之后,倉庫幾乎24小時不停運轉,人手也開始緊張,目前正在擴招。
在距離現代國際物流園不到5公里的柏威國際智慧物流園區內,一箱箱貨物準備發往機場進行通關查驗,進而出口國外。該園區負責人孫鉞涵對記者表示,由于機場附近的國際貨站監管倉節假日常常爆滿,貨物需等候較長時間才能進行查驗,機場附近的前置倉,可實現貨物的過磅、貼標、安檢等環節,緩解機場倉儲壓力。
“這里的貨物都是要運到國外的,有的從深圳發貨,有的則先集運到湖南湖北等地,再從那邊發貨去海外。這里面的商品以3C產品和快時尚商品居多,是跨境電商銷售較多的品類。”孫鉞涵表示,開年以來,公司接到的物流訂單比去年同期多了10%~20%,尤其是來自跨境電商平臺的客戶正在增加。
深圳“國際物流村”是2024年以來國內物流業高景氣度的一個縮影。數據顯示,1月份中國物流業景氣指數為52.7%,延續去年四季度以來的回穩趨勢,其中,電商物流業務呈現快速增長態勢。此外,1月份中國倉儲指數為51.2%,處于持續擴張區間,分品類看,大宗商品業務需求下降,消費品倉儲業務活動趨于活躍。
外貿回暖
帶旺物流產業
國內物流業的高景氣度,折射出生產端和需求端的供需兩旺。寶安福永片區的物流企業也感受到近一年來外貿進出口持續復蘇的溫度。福永街道物流協會會長黃曉斌表示,2024年以來,福永片區各物流企業發往俄羅斯、東南亞、歐美等地的訂單總量同比增長20%,營收接近70億元。
跨境電商等外貿新業態,憑借在線交易、交易鏈條短等優勢,成為眾多企業和消費者的選擇。商務部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網上零售額達15.4萬億元,連續11年穩居全球第一。另據海關總署數據,2023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達2.4萬億元,同比增長15.6%,比全國進出口總額增長速度高出15.4個百分點。
以“跨境電商之城”深圳為例,深圳市跨境電商協會執行會長王馨介紹,跨境電商出口企業數量就有超15萬家,特別是在阿里巴巴國際站、速賣通、Lazada、eBay等平臺上的深圳賣家占據了半壁江山,亞馬遜上也有1/3中國賣家來自深圳。截至目前,深圳跨境電商銷售額占深圳進出口總量接近8%,在全國跨境電商規模總量中占比超過12.6%。
迅猛發展的跨境電商帶旺了深圳的物流產業。“近三年,我們公司的物流板塊呈現指數級增長,2023年同比增長了30%左右,物流訂單很大部分來自于做出口的跨境電商企業。”孫鉞涵告訴記者。
20多年專注生產百潔布等紡織制品的金華市華業經編有限公司,也同樣受益于跨境電商發展的紅利。公司負責人龔智瀚對記者表示,自去年3月入駐多多跨境電商平臺以來,業務出現了爆發式增長,銷量和產能都有了很大提升。“我們春節期間工廠都是正常開工的,因為海外市場需求每天都有,今年前兩個月我們電商平臺上的銷量相比去年是有增長的。”
記者采訪了解到,賣家進駐跨境電商平臺后業務量得以進一步擴大,離不開當前許多跨境電商平臺推出的半托管或全托管服務模式。比如全托管模式,平臺會幫助賣家解決推廣、倉儲、流量、發貨等難點,甚至配送、客服、投流、售后部分也由平臺負責,賣家只需要專注于產品研發和生產。“因為平臺有標準化的作業流程,所以更能把握好發貨的時效性,對買家來說,無論是交易環節還是收貨效率,都比之前大大提升。”龔智瀚認為,好的買賣交易體驗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生產和交易的活躍,賣家也可以更加心無旁騖地聚焦產品。
物流業
自動化轉型不能停
從當前發展來看,跨境電商在給物流行業帶來商機的同時,也給行業提出一些新的課題。
比如,跨境電商半托管或全托管的創新服務模式,考驗著傳統物流和貨代模式。記者了解到,已有頭部跨境電商平臺開始繞開貨代公司,與航空公司、船務公司直接合作,部分貨代公司、物流平臺的市場份額或被分食。
“對頭部跨境電商平臺而言,未必再需要從一家物流企業中獲得全鏈路的物流服務,他們可能只需要采購其中一個環節的服務,這樣就會導致其他業務出現萎縮。”某物流企業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這給物流企業、傳統貨代提出新的挑戰。
提升物流服務品質和效率,借助科技手段打造升級版跨境物流,或許是破題方法之一。記者在柏威國際智慧物流園看到,園區內多臺智能無人叉車根據操作人員指令,按地面上設置的路線自行前往卸貨區,將卸下來的貨物自動運往指定存放點。孫鉞涵告訴記者,公司投入了200多人的研發團隊,專門研發一整套的物流智能化系統,來提升整體的物流服務品質和效率。
在深圳遞四方速遞有限公司的深東操作中心,記者也看到一幕幕科技賦能物流的場景。自動貼標機自動給快件稱重、量方、貼標、拍照存儲,完成后輸送到自動分揀機,按分揀計劃自動落到指定的渠道格口。遞四方深東大區負責人蔣公平告訴記者,自動貼標機可實現14萬單/日,無質量差錯,效率是手工貼單的200%,自動分揀機則可達到10萬票/小時,渠道格口的紅光系統會運用光幕等技術手段,對分揀機落格包裹進行二次核驗,將庫內錯分率降低至萬分之三。
王馨介紹,當前跨境電商物流存在一些堵點:比如,小規模高頻次的發貨使得跨境電商運輸成本高、效率低。此外,跨境電商需要面對不同國家(地區)的法規、稅務和海關流程,物流操作因此變得復雜。再者,高頻次發貨會增加物流跟蹤和客戶服務的壓力,物流需要確保每個包裹都能被追蹤到,并提供及時的客戶支持。
王馨認為,跨境電商的發展勢不可擋,在外貿業務中的占比會逐漸提高,未來物流業要針對這個新業態不斷探索更能適應這個行業的“新打法”,并且要不斷迭代升級,方能在跨境電商發展紅利中取得更大收獲。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