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藥控股(000950)正拓寬線上銷售渠道。近日,重藥控股宣布與京東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擬共同打造中國醫藥(600056)商業的“醫藥+物聯網”生態。
作為醫藥流通企業,重藥控股的收入來源主要靠醫藥批發業務,但是該業務的毛利率較低,而毛利率更高的醫藥零售業務收入增速較慢。近兩年來,重藥控股的毛利率下滑,業績出現“增收不贈利”。
筆者經過對比同類企業后發現,重藥控股正處于非常尷尬的位置。相比醫藥零售企業,重藥控股主要做醫藥批發,毛利率水平低;相比上海醫藥(601607)和中國醫藥等醫藥流通企業,重藥控股盈利能力不及同行。
牽手京東開拓線上,能否改善凈利下滑?
5月23日,重藥控股披露公告稱,公司與京東集團為促進雙方建立全方位、深層次的戰略合作關系,充分發揮雙方各自優勢領域,圍繞消費品供應鏈、藥品醫療、批發零售、倉儲物流及供應鏈等開展合作,于近日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重藥控股稱,雙方圍繞共同打造中國醫藥商業領先的“醫藥+物聯網”生態,為消費者提供更快、更好、更全面的產品與服務,制定與本戰略框架協議相配套的發展戰略規劃。
雙方合作內容包括健康業務合作、物流業務合作、數字化轉型合作、供應鏈金融科技業務合作以及企業運營服務合作。
筆者關注到,從零售渠道來看,重藥控股就已有布局線上渠道,不過市場規模仍非常小。據2023年報,除微信小程序等私域流量外,重藥控股還開通了美團、餓了么、京東到家等公域流量平臺,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運營。去年,線上平臺銷售收入超過1億元。
相比總營收,線上銷售收入占比非常小。近今年來,重藥控股的收入持續增長,2021年至2023年,營收分別為625.2億元、678.3億元和801.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38.26%、8.49%和18.12%。
值得注意的是,重藥控股還提出到2025年銷售規模超1000億元的戰略目標,計劃通過“內生式生長和外延式擴張”雙輪驅動,布局完成全國300個地級市。
伴隨著收入增長,重藥控股的盈利質量卻有所下滑,近兩年業績遭遇“增收不贈利”。2021年至2023年,公司實現凈利潤分別為10.05億元、9.523億元和6.550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3.69%、-5.29%和-31.22%。
對于2023年凈利潤大幅下跌,重藥控股對投資者解釋稱,由于2023年三季度營收規模大幅下降,導致全年有所下降;隨著國家集采、醫保控費等政策的深入推進,進一步促使價格調整,毛利率進一步下降。
毛利率水平較低,盈利能力不及同行
醫藥商業有兩種經營模式,一種是醫藥流通,主要是做批發;另一種是醫藥零售,包括線下大藥房和線上電商。作為醫藥流通企業,重藥控股的醫藥批發業務收入占總營收比重達到95.88%,醫藥零售業務銷售收入占比僅為3.79%。
不過,醫藥批發屬于低毛利率業務,毛利率明顯低于醫藥零售業務,且呈現下降趨勢。2021年至2023年,醫藥批發業務毛利率分別為8.55%、8.02%和7.32%;醫藥零售業務毛利率分別為21.26%、22.11%和20.91%。
這使得重藥控股處于非常尷尬的位置。相比大參林(603233)、一心堂(002727)等醫藥零售企業,重藥控股由于主要布局醫藥批發業務,因此整體毛利率更低,凈利潤率也更低。
2023年,重藥控股的銷售毛利率為7.87%,大參林和一心堂的銷售毛利率分別為35.90%和33%。同期,重藥控股的凈利潤率為0.96%,大參林和一心堂的凈利潤率分別為6.72%和3.22%。
上海醫藥和中國醫藥同樣為醫藥流通企業,以醫藥批發為主,但是有更高毛利率的醫藥工業板塊作為補充,盈利能力更強。2023年,上海醫藥和中國醫藥的銷售毛利率分別為12.04%、和11.29%,凈利潤率分別為1.98%和3.20%,兩大指標均高于重藥控股。
這導致一種情況發生:中國醫藥的營收規模要小于重藥控股,但是利潤水平反而更高,資本市場也更看好中國醫藥。
2023年,中國醫藥的營收為388.2億元,遠低于重藥控股的801.2億元,但是凈利潤為10.48億元,明顯高于重藥控股的6.55億元。截至5月24日,中國醫藥的總市值為162.6億元,大幅高于重藥控股的98.68億元。
籌劃實控人變更,如何解決同業競爭?
今年2月6日,重藥控股發布公告稱,公司收到控股股東重慶醫藥的告知函,間接控股股東重慶化醫正在與中國通用技術開展重慶醫藥戰略整合事宜,本次整合或將導致重慶醫藥的控股股東和實控人發生變更,進而導致重藥控股的實控人發生變更。
截至公告日,重慶醫藥持有重藥控股664,900,806股股份,占總股本38.47%。重慶化醫持有重慶醫藥51.00%的股權,中國通用技術持有重慶醫藥22.00%的股權,中國醫藥持有重慶醫藥27.00%的股權。
重慶化醫為重慶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下屬國有獨資企業。重藥控股的控股股東為重慶醫藥,實際控制人為重慶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需要注意的是,中國醫藥的控股股東正是中國通用技術,且中國通用技術和中國醫藥還持有重慶醫藥的股權。中國醫藥和重藥控股都是醫藥流通企業,雙方屬于同業競爭關系。
有投資者在互動平臺上詢問,面對同業競爭,貴司會采取哪些措施保護股東及投資者權益?同時,整合后貴司的企業戰略、經營業務、組織構架等是否會發生調整以適應中國通用技術集團的企業大戰略?
對此,重藥控股表示,目前控股股東的戰略整合事項尚處于籌劃階段,公司將持續關注事項進展情況并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后續事項請關注公司披露的相關信息。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