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譽的計提往往源于過高估值所帶來的后果,大額、高頻率的商譽減值現象,無疑暴露出企業在資產價值評估方面的不足。近日,正業科技(300410)于收到了深圳證券交易所發出的年報問詢函。
財務資料顯示,2023年正業科技營業收入為75,828萬元,同比下降23.44%;扣非歸母凈利潤為-23,289萬元,同比下降88.68%;毛利率為24.28%,同比下降6.13個百分點。與此同時,截至2023年末,正業科技已將商譽余額全額計提了減值準備,而在2017年末,其商譽賬面價值曾高達10.15億元。
面對正業科技的持續虧損與商譽減值問題,深交所在問詢函中要求正業科技說明是否面臨流動性風險和償債壓力,擬采取的風險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同時,說明本年及以前年度計提商譽減值準備金額的合理性、準確性,是否存在通過商譽減值計提“洗大澡”的情形。
虧損成常態,資產負債率攀升
對于正業科技而言,近年來的經營虧損已經成了一種常態。據統計,自2019年至2023年的五年間,正業科技的歸母凈利潤有四年呈現虧損態勢,累計虧損金額高達14.30億元,其中2019年虧損額尤為嚴重,達到9.25億元。
在經營業績持續虧損的背景下,正業科技的凈資產呈現出不斷下滑的趨勢,資產負債率也穩步上升。據最新財務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所有者權益金額為43,929.95萬元,同比下降33.43%。資產負債率77.23%,同比增長14.22個百分點。
值得關注的是,正業科技目前尚未彌補的虧損金額已經超過了其實收股本總額。具體來說,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合并報表所顯示的未分配利潤為負數,達到了-10.81億元,而公司的實收股本總額僅為3.67億元。
對于虧損的原因,正業科技表示四點:一是市場競爭加劇,整體營收與毛利率下降;二是部分子公司組織機構臃腫,人員規模、人力成本與經營規模不匹配,銷售與管理費用居高不下;三是公司新增子孫公司、新增項目投資較多,長短期有息負債規模增加較快,財務費用增長較快;四是公司2023年計提資產減值損失合計達到1.01億元。
為此,深交所在問詢函中要求正業科技結合目前生產經營情況、投資計劃、資產負債結構、資金狀況、現金流等因素,說明你公司是否面臨流動性風險和償債壓力,擬采取的風險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7年超10億商譽被減值
根據相關資料顯示,正業科技于2014年底成功登陸A股市場。上市初期,正業科技的核心業務主要聚焦于PCB精密加工檢測設備的研發、生產、銷售及服務,并輔以相關輔助材料的供應。
上市之后,正業科技便開啟了“買買買”的模式。在2015年至2018年的期間,公司相繼收購了拓聯電子、鵬煜威、集銀科技、炫碩光電、玖坤信息以及華東興等多家企業的全部或大部分股權,累計交易金額高達14.15億元。
這些收購案例均呈現出顯著的高溢價特征。以集銀科技為例,公司以5.3億元的價格完成收購,進而形成高達4.41億元的商譽。同樣,公司在收購炫碩光電、鵬煜威、玖坤信息的過程中,也分別產生了3.07億元、1.93億元和7,210萬元的商譽。
然而,這些通過高溢價收購而來的企業并未實現預期的業績增長,反而因商譽減值而成為公司的沉重負擔。
自2018年起,正業科技的業績出現了顯著變化。當年,公司歸母凈利潤大幅下降,僅為0.17億元,同比降幅高達91.44%。業績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剛收購的炫碩光電業績完成率嚴重不足。因此,公司計提了2.05億元的商譽減值。據相關資料顯示,炫碩光電的預期業績原定為6084萬元,然而其實際業績卻遠未達標,僅為418萬元。
到了2019年,情況進一步惡化,商譽減值金額高達6.09億元,導致商譽的賬面價值大幅縮減至僅余2.65億元。在接下來的幾年里,正業科技通過收并購所形成的商譽余額逐步全部計提了減值準備。
值得關注的是,在2021年11月,廣東證監局就因正業科技商譽減值測試不規范下達了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決定書顯示,正業科技2018年度對炫碩智造形成商譽進行減值測試時,將不屬于炫碩智造負債資金成本的無追索權保理業務6,190萬元納入負債資金成本計算范圍,導致炫碩智造商譽所在資產組預測未來現金流量時使用的稅前折現率降低,計提的商譽減值損失金額不準確。
在此次問詢函中,深交所要求正業科技結合相關子公司經營業績及業績承諾完成情況,商譽減值測試的過程與方法,包括但不限于重要假設及其合理性、關鍵參數及其確定依據等信息,說明本年及以前年度計提商譽減值準備金額的合理性、準確性,是否存在通過商譽減值計提“洗大澡”的情形。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