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國食品企業陸續布局海外業務,尋求新發展機遇。但是,諸多中國食品品牌在海外市場拓展時還只停留在華人市場,尚未進入主流市場。
如何“破局”讓更多的中國食品品牌進入到全球的主流市場中,成為一道待解難題。“我知道奶茶在中國很火,也有一些奶茶品牌走出了中國。然而,我必須告訴你,在美國消費者的認知中,沒有珍珠的就不是奶茶。”6月25日,在“里斯全球食品創新實驗室”成立的發布會上,里斯品類創新戰略咨詢全球主席勞拉·里斯表示,如果企業沒有充分了解這些當地消費者的認知,如僅憑在中國的經驗決定出海的產品,自然無法被當地顧客接受,更談不上進入主流市場。“基于中國的產品進行創造和改良,我們可以開發適合當地主流市場的產品,成為下一個全球品牌領導者。我們非常激動和自信,里斯全球食品創新實驗室可以幫助中國企業進入主流海外市場。”
賦能中國食品進軍海外主流市場
資料顯示,里斯品類創新戰略咨詢成立于1963年,由美國定位理論先驅、被譽為“定位之父”的艾·里斯在美國創立。作為“認知”與“品類”相結合的商業實踐引領者,該公司一直致力于幫助企業找到獨特的市場定位。自2007年進入中國市場以來,里斯戰略咨詢進一步開創性地提出了品類創新方法論,并在近五年內成功助力中國十大行業實現了顯著增長,成為了行業內的佼佼者。
6月25日,里斯品類創新戰略咨詢宣布成立“里斯全球食品創新實驗室”,旨在賦能中國食品企業進軍海外主流市場。
“我們已經看到越來越多中國企業正加速從‘貿易思維’向‘建立品牌’轉型,尋求品牌效應,通過打造有辨識度的品牌與消費者建立更為緊密的聯系和擁有更穩固的市場份額。目前在美國,鮮有中國食品品牌進入主流渠道和市場,原因是品牌方未能對本地市場消費者認知有正確的理解,僅憑在中國的經驗決定出海的產品,自然很難被當地顧客接受,更談不上產品進入主流人群和主流市場。”勞拉·里斯如是說。
里斯全球食品創新實驗室將采取1+3戰略,即一個目標群體,三大核心市場,以中國食品企業為服務對象,聚集三大核心區域:美國、東盟、歐洲。里斯戰略咨詢邀請三大核心市場食品研發專家加入實驗室,基于里斯戰略咨詢對當地消費者認知的洞察,幫助中國企業研發適合當地市場的食品或餐飲產品。
美國食品技術協會、美國餐飲協會和主廚研究協會的頂級專家Charlie Baggs以及他帶領的團隊,是里斯全球食品創新實驗室邀請加入的第一個成員機構,之后實驗室還將邀請更多三大核心區域的食品研發專家加入。
面對全球消費者的第二次品類創新
據商務部、外匯局統計,2024年1-4月,我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50個國家和地區的4163家境外企業進行了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累計投資3434.7億元人民幣,增長18.7%。另有數據顯示,中國有29.5%、19.9%的大型企業已實施出海或有出海計劃;在已實施出海布局的企業中,中、小、微企業的占比分別為39.4%、17.5%和13.6%。
經過多年發展,中國食品行業已經涌現出了一批百億級甚至是千億級食品企業,僅從上市公司來看,2023年貴州茅臺、伊利股份的營收規模已經超過1000億元,蒙牛、五糧液、雙匯、青島啤酒、光明乳業等數十家上市公司營收超過100億元,中國已經有一大批食品企業具備了拓展海外市場的能力。從布局趨勢上看,在政策和市場支持下,中國的食品企業也正不斷加快出海步伐。
“簡單把國內的產品拿到海外市場,是中國品牌未能進入全球主流市場和主流渠道的核心原因。這個問題在食品飲料行業尤其突出,里斯全球食品創新實驗室就是為了解決這一海外發展瓶頸問題而建立的。”里斯品類創新戰略咨詢全球CEO 、中國區主席張云指出,實驗室將結合主流市場、主流人群的認知、習慣、和需求,進行食品創新和改良,是又一次品類創新。
天風證券此前的研報曾預測,消費品牌全球化的趨勢三個特點,一是、全球化布局更多呈現出一種普遍化和常態化;二是、公司的營銷更加智能化、社交化,也越來越注重品牌、品質和品類;三是、合規和本土化都非常重要。
張云提出的品類創新就是在消費者認知中開創并占據一個品類,“里斯全球食品創新實驗室,是全球首個以消費者認知為驅動的食品創新實驗室,幫助中國食品企業,將認知轉換成產品,通過品類創新,打造全球食品品牌。中國產品走向全球,本質上是中國企業面對全球消費者的第二次品類創新。”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