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市場最新規模出爐。7月20日,中國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發布的基金資產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公募市場規模再創歷史新高,全部基金資產凈值首次突破30萬億元關口,其中固收類基金成為拉動總規模增長的重要動力。
債券基金是規模增長最大的資產,今年二季度末首次突破10萬億元的歷史規模;其次為貨幣基金,同樣實現較快增長。權益類基金中,股票基金規模經歷今年一季度快速增長,二季度實現微增;混合基金規模持續下滑,創近4年以來新低。
從基金發行市場來看,債券基金無疑是今年二季度的主力產品,這也是其規模取得突破的重要因素。盡管債券基金發行數量占比不足1/3,但是發行規模占比超過八成。數據顯示,募集規模超過50億元的產品中,幾乎都是債券基金。
公募規模再創新高,債券基金首破10萬億
據中國銀河(601881)證券基金研究中心數據統計,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全市場共有159家公募管理人,合計管理基金數量11828只,管理資產凈值達到307355億元,若將參公集合產品計入內,總管理資產規模達到310899億元。由此,公募市場規模再創歷史新高,首次突破30萬億元的關口。
今年上半年,公募市場保持較快增長趨勢,規模連續兩個季度增長超過萬億元。第一季度,公募市場規模環比增加15561億元,增幅約5.70%;第二季度,公募市場規模環比增加18664億元,增幅約6.47%。
分類型來看,固收類基金是拉動總規模增長的最大動力。其中,債券基金規模同樣創歷史新高,今年二季度末增長至104090億元,環比增加12674億元,首次突破10萬億元的歷史規模。此外,貨幣基金也取得較快增長,今年二季度末規模達到129564億元。
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債券基金和貨幣基金規模占比分別為33.87%和42.15%,合計占比達到76.02%。剔除貨幣基金與短期理財債券基金后,債券基金規模占比達到58.55%。
權益類基金中的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規模增長不一。股票基金在今年第一季度獲得較大增長,規模突破3萬億元,第二季度末規模為31077億元,環比增加85億元。混合基金規模持續下降,今年二季度末降至34137億元。
筆者關注到,混合基金規模自2021年末登頂后,已經連續8個季度下滑,現已降至2020年第三季度的水平(39191億元),相對2021年末高點的降幅達到44.91%。
另外,商品基金、QDII基金也持續增長。今年來,在黃金價格上漲的背景下,部分黃金ETF及其聯接基金受到市場追捧,推動商品基金的規模增長到920億元,環比增加279億元。QDII基金規模為4977億元,環比增加228億元,同樣創新高。不過,FOF基金自2022年一季度末以來,規模連續8個季度下滑,今年二季度末降至1379億元。
公募發行市場分化,債券基金占比八成
經筆者梳理,從基金發行市場的視角來看,以基金成立日計算,今年第二季度共有332只基金發行,總發行規模為4173億元,環比增長71.87%。今年上半年,公募發行規模取得快速增長,更多得益于第二季度,但是不同類型產品的分化十分顯著。
今年第二季度,募集規模最大的類型是債券基金,這也成為債券基金市場規模實現歷史性突破的因素之一。債券基金共發行113只,占總數量不足1/3,但發行規模達到3551億元,占總規模比重85.09%。
事實上,自2022年第二季度以來,債券基金就成為新產品的募集主力,現已連續9個季度發行規模占比超過50%。
再看具體的產品,據同花順(300033)iFinD數據,今年第二季度,公募發行市場共有34只產品募集規模超過50億元,其中就有33只產品屬于債券基金。另外一只是REITs基金,為工銀河北高速REIT。
混合基金發行規模持續低迷。混合基金自2021年募集規模出現“斷崖式”下跌,2022年中期發行規模跌破千億元,近1年發行規模徘徊在200億元上下。股票基金的情況要好于混合基金,近1年來發行規模大于混合基金,部分原因是今年上半年股票ETF增長較快。
今年第二季度,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合計發行規模占比不足20%,或反映出在當前股市震蕩劇烈的背景下,投資者對市場信心不足。
公募管理人方面,今年第二季度,有11家基金公司的成立數量超過10只,7家基金公司的發行規模超過100億元,例如嘉實基金發行規模為112億元、富國基金發行規模為110億元、大成基金發行規模為109億元。
從上半年的情況來看,華夏基金是發行最勤快的基金公司,總共成立37只產品;其次為易方達基金,共成立36只基金;廣發基金和匯添富基金均成立22只。值得關注的是,盡管廣發基金新品成立數量不少,但是募集規模僅為63億元,其余3家基金公司募集規模均破百億。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