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新生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
國務院《關于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全面系統提出了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為我國服務消費業發展指明了方向。這是在我國經濟增長承受巨大壓力、國內市場消費轉型升級的關鍵時刻,國務院出臺的一項具有現實性意義的方針政策。
服務消費可以分為不同的種類。從服務消費供應主體來看,分為公共產品消費和非公共產品消費。公共產品消費的供應者是政府,非公共產品消費供應者是市場主體。當前制約中國消費經濟發展的是公共產品消費。
公共產品消費包括教育、醫療、住房等,具有生產階段的非競爭性、消費階段的非排他性特征。公共產品消費不僅關系到一個國家的社會性質,同時也關系到一個國家居民的基本消費水平。增加公共產品供給,不僅可以增加居民實際可支配收入,而且可以避免消費領域出現“擠出效應”。如果居民社會保障性住房得到滿足,就可以將更多資金用來購買非公共產品,從而促進消費經濟健康發展。
一些發達市場經濟國家,教育、醫療、住房開支在居民消費開支中所占的比重處在相對合理的水平,居民不會為了購買住房而節衣縮食,居民也不會為了籌集上大學的學費而奔波勞碌。公共產品的有效供給,可以釋放大量的資金,用于餐飲消費、休閑旅游消費,整個國家的消費經濟,就會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
我國是全世界居民儲蓄率比較高的國家。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一方面是因為傳統的消費觀念發揮作用,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公共產品供給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沉重的醫療負擔,導致許多家庭不得不東挪西借;籌措上大學的學費,讓一些普通家庭承受較大的壓力;住房消費,促使居民不得不增加儲蓄。盡管金融機構采取措施,不斷降低存款利率,但是,居民存款仍然有增無減。雖然從存款結構來看,少數居民的存款數額相對較大,多數居民的存款數額相對較小,但是,從存款結構分析可以看出,居民的安全感有待進一步加強。解決我國服務消費領域存在的問題,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增加公共產品的投入,解決居民基本生活消費問題,加大教育、醫療和住房投入,減少居民的大額消費,鼓勵居民增加旅游開支,逐步改變傳統的消費習慣。
當前我國服務消費出現分層現象。年輕人熱衷于時尚消費,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逐漸普及。但是,中老年人消費習慣沒有發生根本改變,儲蓄養老的觀念根深蒂固,人們仍然希望在自己的晚年,依靠存款和財產過上體面生活。
解決中國服務消費領域存在的問題,不是竭澤而漁,而是要設立更多服務消費機構,由政府出面解決中老年人的后顧之憂。可喜的是,我國許多地方已經著手建立健康養老基地,鼓勵有條件的醫療機構,增加健康養老設備和服務人員,解決老年人的養老問題。在我國上海、武漢、開封等一些地區,健康養老機構設施建設得到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健康養老服務逐步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可以肯定,如果真正實現“老有所養”,那么,不需要政府提倡,老年人就會主動增加非公共產品消費,中國消費經濟就會活躍起來。
其次,建立良好的公共產品供給系統,解決居民醫療、教育、住房等公共產品需要,這對于我國服務經濟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當前我國許多醫療機構病人擁擠,看病難的問題始終得不到解決。與此同時,一些地方政府卻花費巨資,修建名為“公共設施”的各種面子工程,這是典型的形式主義作風,應予以遏制,從而將公共支出用在刀刃上。
今后,要在增加醫療機構、培養更多的醫務人員上多下功夫。一方面解決看病難的問題;另一方面,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增加延伸服務,增加更多的護理人員,滿足患者和老年人的日常需要。可以設想,如果中國醫療機構護理人員代替患者家屬照顧病人,那么,就可以騰出更多的資源,促進非公共產品消費。
公共產品供給必須解決數量和質量關系問題。只有增加足夠的數量,才能解決公共產品服務均等化的問題。只有不斷提高質量,才能吸引更多居民接受公共產品服務。許多國家公立醫院和私立醫院同時并存。由于公立醫院的服務質量不高,服務態度相對較差,一些居民寧愿接受私立醫院的服務,不愿到公立醫院接受服務。解決問題的關鍵就在于,必須建立公開透明的評價機制,提高公立醫院服務水平。但前提條件是,必須擁有更多的公立醫院。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在公立醫院之間開展公平競爭。只有不斷提高公立醫院醫療水平,增加公立醫院醫務人員的收入,才能在公立醫院和私立醫院競爭中,使公共產品服務得到有效保障。教育領域也是如此,只有增加教育機構,包括高等教育機構,形成公平競爭態勢,才能實現優勝劣汰。
住房改革是我國改革的重中之重。當下務必兩者兼顧:一方面發展租賃市場,另一方面發展商品房市場。
最后,要回到消費增長是建立在收入增長基礎之上這個常識。促進服務消費增長,首先要解決可支配收入增長問題。大幅度減輕居民的稅收負擔,改革個人所得稅,提高個人所得稅的起征點,有助于增加服務消費支出。適當增加消費稅,引導合理消費,對于中國服務消費健康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
我國稅收改革正處在關鍵時期。將生產性稅收制度,逐步轉變為消費性稅收制度,實現間接稅收向直接稅收轉化,必須慎之又慎。促進服務消費,需要“強化政策保障”。此次國務院出臺的意見提出完善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可以肯定,隨著大病醫療、子女教育、老人贍養等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落實到位,我國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目標必將實現。
本版專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