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的陳先生,一位對碳酸飲料情有獨鐘的愛好者,因不良的口腔衛生習慣而遭受牙酸蝕癥的折磨。他每日至少飲用兩瓶可樂,卻鮮少刷牙,這使得他的牙齒變得敏感,甚至出現了明顯的缺損和黑洞。在湖南省人民醫院口腔二病區,熊瑛副主任醫師診斷其為牙酸蝕癥,并及時進行了根管治療和樁核冠修復。
牙酸蝕癥,一種因牙齒長期暴露于酸性環境而引發的疾病,初期表現為牙齒表面白堊色,隨后可能發展為齲壞、牙齒敏感,甚至牙髓炎和牙齒折斷。熊瑛醫師強調,唾液的PH值若長期低于5.5,牙齒表面便會出現脫礦現象,嚴重影響咀嚼功能和美觀,甚至對心理健康造成影響。
為了預防這一病癥,熊醫師提出了五點建議:首先,減少與酸性物質的接觸,尤其是碳酸飲料;其次,縮短酸性物質與牙齒的接觸時間,并及時漱口;第三,使用吸管飲用,以減少直接接觸;第四,正確刷牙,最好在飲食后半小時進行;最后,關注并及時診治可能引起胃酸反流的全身性疾病。
這起案例提醒我們,口腔健康不容忽視,正確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對于維護牙齒健康至關重要。公眾應提高警惕,采取有效措施,以避免牙酸蝕癥的發生。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