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創業者涌進餐飲行業,導致競爭加劇。
紅餐網數據顯示,全國餐廳門店數量已經超過900萬家。經極海數據統計,美國人口約為中國的四分之一,但餐飲門店數量不到65萬家。中國人均餐廳保有量是美國的3倍有余。這就意味著,市場上每天進店消費的人群,很難支撐起900萬的餐廳數量。從餐飲門店這個角度來看,中國的餐飲供需失衡問題已經顯著超過美國餐飲市場。
今年,餐飲行業涌現一波開店潮。企查查數據披露,2023年餐飲行業新增商戶注冊數量高達318萬家,注吊銷數量139萬家,即使算上2024年上半年披露的注吊銷商戶105.6萬家,行業供給數量仍在增長。
這背后,是很多創業者不假思索地涌入本就過剩的餐飲行業。此外,根據天眼查數據,今年上半年,國內餐飲相關企業新注冊量達到134.7萬家,注銷、吊銷量達到105.6萬家,已經接近去年全年之和(135.9萬家)。這意味著,新成立餐飲企業數量仍大于關閉數量,行業供給繼續增加。
浙商證券發布的《餐飲行業2024年半年度業績綜述報告》也提到,2024年1-6月餐飲企業注冊量始終高于注銷吊銷量,門店供給持續上升,行業競爭持續白熱化進一步促進形成了上半年餐飲整體行業的弱復蘇,但優質品牌仍能脫穎而出。
從行業全局視角看,行業競爭加劇也導致餐飲客單價持續壓低。浙商證券發表的另一份月度餐飲報告稱,茶飲咖啡、西式快餐、火鍋鹵味等各餐飲賽道多個品牌仍在跑馬圈地,但均呈現客單價下滑趨勢,部分賽道部分品牌下滑幅度呈現雙位數,預計客單價壓力仍將持續,主要原因在于行業競爭加劇。
▲各餐飲賽道競爭加劇(圖源:浙商證券)
一味追求門店數量、忽略精細化運營的粗放式開店,導致餐飲市場呈現“供過于求”,進入盲目內卷狀態。當前行業環境下,入局需更加謹慎。
除了中國人均餐廳保有量是美國的3倍有余,再結合美國餐廳5-7倍于中國的定價換言之,經營同樣的餐廳,或許在美國只需要付出二十分之一的努力,就可以和在中國活得一樣好。
反觀當下國內餐飲環境,許多餐飲門店想存活一年以上已屬不易。窄門餐眼數據顯示,2023年國內餐飲門店約743萬家,關店421萬家,關店率56%。
過于激烈的市場競爭背后,反應出中國餐飲連鎖化程度低,門店精細化運營不足問題。縱觀全球市場,美國餐飲連鎖化率60%,是中國的三倍;中國餐飲連鎖化率在亞洲僅高于印尼,低于日韓新馬泰等多個國家。比起持續增長的開關店數字,國內市場在打磨單店模型、降本增效、提高產品標準化方面弱勢顯著。
▲全球主要餐飲市場連鎖化率對比(圖源:窄門餐眼)
因此,不少行業人士也建議,近幾年不少人不假思索地涌向餐飲業,以門店數量為指標盲目開店,不僅導致較低門店存活率,也會加劇供給過剩行業性問題。在全球餐飲連鎖化、標準化趨勢下,國內餐飲市場亟需探索轉型路徑,從“多開店”轉向“開好店”,實現行業環境整體改善。
【免責聲明】【廣告】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