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2024年工業園區高質量發展現場交流會在福建泉州成功舉行。本次活動由福建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泉州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旨在深入貫徹全國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精神,充分發揮各類園區的作用,推動園區功能升級,打造優質產業空間載體,進一步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活動圍繞“推進新型工業化、培育新質生產力”的主題展開,通過總結推廣全國重點地區、先進園區建設運營典型經驗與做法,推動全國園區建設工作交流互鑒。活動當天,來自工信部、重點省(自治區、直轄市)工信部門、省工信廳、市領導以及園區代表和眾多行業專家等180余人齊聚一堂、共襄盛會。
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在講話中指出,部門以高質量發展為首要任務,聚焦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這一關鍵任務,統籌推進園區工作,在推動產業集聚發展、加速產業轉型升級、提升產業創新能力等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他鼓勵各方充分借鑒福建經驗,在園區主導產業競爭力、空間治理效率、產業創新能力、數字化綠色化水平、開放合作程度等五個方面加強提升,為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作出更大貢獻。
在案例發布環節,泉州鯉城高新區等4個園區共6個案例成功入選2024年產業園區推進新型工業化典型案例,入選數量位居全國首位。近年來,泉州傳承弘揚、創新發展“晉江經驗”,實施“工業園區標準化建設”專項行動,按照“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品牌化、綠色化、數字化、融合化”目標要求,緊抓“規劃、規范、提升、示范、招商”5個環節,推動國土空間高質量重構、產業鏈高質量重塑。
在國土空間高質量重構方面,泉州市各縣(市、區)因地制宜,探索出園區標準化建設的八種典型模式,包括產城聯動、高新集聚、全域整合、新舊融合、龍頭帶動、工業梯田、出村入園以及萬畝千億等,這些模式各具特色、成效顯著,并在全省范圍內進行推廣。
在產業鏈高質量重塑方面,泉州市將園區作為培育和集聚產業鏈供應鏈的重要載體。13個縣(市)區梳理出50條縣域重點產業鏈,并圍繞這些產業鏈進行精準招商和延鏈補鏈強鏈。同時,泉州市還聚焦打造20個龍頭園區、20個專精特新園區和20個“一園一品”園區,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集聚發展,形成上下樓就是上下游、產業園就是產業鏈的良性循環。
三年來,泉州市園區建設已形成“百千萬”態勢,即實施“百個”園區項目,總投資2156億元;撬動“千億”逆周期設備更新投資,推動“萬畝”用地改造,已盤活低效工業用地2.5萬畝,建成1932萬平方米產業空間,招引1755家企業入園,落地投產843家,納統254家。(段慧丹 許麗云)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