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由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指導,社會價值投資聯盟(深圳)(以下簡稱“社投盟”)、深圳國際低碳城論壇主辦的“2024灣區可持續綠色金融論壇”于深圳國際低碳城會展中心盛大啟幕。嘉實基金為本屆論壇戰略合作伙伴,盟浪可持續數字科技、世界資源研究所(WRI)為支持單位,新浪財經、中國基金報、大公文匯、全景網、首席訪談和經濟觀察報為本次論壇特約媒體。
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轉型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在“發展轉型金融,加速灣區綠色低碳轉型”主題對話中,世界資源研究所研究員蘇亭作為主持嘉賓,邀請到廣州碳排放權交易中心總經理助理、廣東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秘書長肖斯銳,聯合赤道副總裁、綠色金融事業部總經理劉景允,中央結算公司綠色金融創新中心副總經理段怡然,萬幫星星集團副總裁、首席戰略官馮赟,結合各自領域的經典案例,分享了各行業關于轉型金融的具體實踐和最新進展,共同探討了在“雙碳”背景下粵港澳大灣區綠色低碳轉型中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及對未來進一步推動低碳轉型提出相關建議。
圖|灣區對話“發展轉型金融,加速灣區綠色低碳轉型”
轉型金融:灣區實踐與綠色成就
對話過程中,各位嘉賓結合自身實踐經驗,分享了各自企業在推動灣區綠色低碳轉型過程中所做出的努力。肖斯銳介紹道,廣州碳交中心作為國家首批碳排放權交易試點交易機構,積極支持地方經濟脫碳,特別是支持廣東省生態環境廳發布了《廣東省碳交易支持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2023-2030年)》,明確了碳市場發展和市場化減排支持的方向。這一舉措展示了地方政府與市場之間的有效聯動和共同協作。
與此同時,劉景允指出,聯合赤道作為綠色金融領域的第三方認證機構,專注于評估和認證綠色低碳產品,助力能源行業的轉型。近期,該機構還協助深能源發布了綠色電力的資產證券化產品,進一步推動了綠色金融的市場化進程。
此外,段怡然提及,在債券市場中,中央結算公司為債券市場提供全生命周期一體化服務,并建立了綠色及可持續債券、金融機構綠色投融資環境效益信息披露指標體系。指標體系的建立提高了債券發行人、金融機構的環境信息披露質量,推動了灣區綠色經濟發展。
而在新能源行業,馮赟提到萬幫星星集團憑借在充電網、微電網和虛擬電廠領域的十年研發積累,積極執行綠色資本戰略和出海戰略。他指出,結合“云-管-端”的產品和服務,萬幫星星集團致力于推動新能源的升級迭代和全場景應用。這些舉措共同促進了灣區在綠色金融和低碳轉型方面的實踐與發展,展現了各方在應對氣候變化與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方面的積極努力。
灣區低碳轉型:挑戰、機遇與發展建議
對于目前灣區低碳轉型所面臨的挑戰,肖斯銳強調,在轉型金融的實踐過程中,企業對轉型金融的概念認知及相關能力仍需提升。他指出,廣東省在綠色金融的案例分享與經驗互學互鑒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并認為:“轉型金融與可持續發展是一個相互促進的過程,綠色金融典型案例的收集及可復制模式的推廣是加強轉型金融建設的關鍵。”與此同時,他提到轉型成本的挑戰,呼吁在現有的貨幣政策和獎勵框架內為企業提供更多支持,以減輕企業在轉型過程中的負擔。
目前,轉型金融的需求在產業和金融機構之間日益顯現。但當前標準和激勵機制的缺失可能導致市場混亂。因此,劉景允強調:“轉型金融在實操層面面臨更大挑戰,系列制度的標準化和獎勵機制需持續完善。”他還指出,灣區作為創新高地,有潛力解決這些挑戰,并呼吁盡早實現轉型金融的規模化復制,以免停留在概念階段。
“綠色及可持續債券市場正在持續增長,為支持低碳轉型提供了良好基礎。”段怡然如此說道,同時她認為推動綠色及可持續債券的創新及與深圳的合作至關重要。她建議,建立符合市場需求的監管規則和標準體系,特別是在轉型標準的研究方面,以促進大灣區的轉型經濟活動。
最后,馮赟指出,不局限于新能源企業,各行各業都可以積極實現綠色轉型和低碳目標,應對氣候變化,同樣也可以獲得綠色金融的支持。他強調:“灣區綠色低碳發展趨勢可期,不僅聚焦于新能源和綠色企業的發展,還能助力綠色金融產品在各行業的應用。”這表明,綠色轉型不僅是企業的責任,也是推動整體經濟向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路徑。
【免責聲明】【廣告】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