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末冬初,廈門總是二十幾度的晴好天氣,每到周末,同安區流域中上游的山野溪流邊就長滿了市民游客:去田洋村邊的“溪游同安”項目玩水露營,去隘頭村的溫泉民宿泡溫泉,或是去流楓溪、八怪谷溯溪賞秋……蔥蘢的森林,豐富的水體形態,充分滿足了各年齡段市民游客的微度假需求。
水資源的保護和利用為同安區鄉村振興帶來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尤其是同安區部分因地處偏遠而發展一度落后的鄉村,通過深入挖掘高效利用水資源潛力,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鄉村繁榮,帶動了區域內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和經濟的多元化發展。
修復水環境 提升鄉村品質
通過河道清淤與疏浚改善水質,確保河道暢通無阻;采用生態護岸技術,增強河道穩定性,促進生態系統的恢復和平衡;加強水質保護與凈化,建設親水設施提升景觀……持續數年的安全生態水系治理和保護措施,讓同安區東西溪流域河道水質清澈透明,水生生物種類繁多,生態系統穩定健康,生態環境得到顯著改善。沿溪岸周邊的村莊也隨之煥然一新,空氣質量優良,綠化覆蓋率提高。
在田洋村邊寬闊的溪水中戲水的市民游客 張瓊/攝
水面寬闊的西溪從田洋村邊緩緩流過,沿溪通山達海慢行綠道系統的修建,讓田洋村成了這條休閑線路上的明珠。干凈整潔的村莊中散落著紅磚古厝,植入傳統文化故事后的田洋書院、進士第等空間,吸引一批批藝術創作者進駐,打造出一個個研學好去處;肥沃的土壤、充沛的地下水滋養著田洋村的土地,一片片整齊的甘蔗田既是藍天碧水間的好風景,也是村民們的財富庫。走在田洋村,古厝老宅與現代藝術共存,自然風光與甘蔗美食交織,吸引著一波波市民游客前來。
隘頭村坤澤洋被溪水三面環抱,景色美不勝收 張瓊/攝
溪水更上游,地底噴涌出的溫泉滋養著另外的村落:泉眼所在的隘頭村坤澤洋自然村,依山傍水,背靠洋麻山森林公園,汀溪、西源溪兩溪三面環抱,于2008年實現280戶村民家家戶戶通溫泉水。憑借得天獨厚的溫泉資源和優美的自然環境,隘頭村深入開展“美麗庭院”建設,村民的人居環境、生活品質大幅提升。
坤澤洋小巧精致的庭院式溫泉 張瓊/攝
在此基礎上,一個個小而美的溫泉民宿也隨之發展起來。 截至目前,隘頭村已有32家溫泉民宿,大部分房間自帶溫泉供水,為游客提供獨特的休閑體驗。在坤澤洋第一家溫泉民宿九八溫泉民宿內,從翔安區過來泡溫泉的林先生表示,自己來坤澤洋泡溫泉已經有2、3年時間,看著坤澤洋的環境越變越美,休息時就更愿意過來放松一下了,現在幾乎每個月都要過來幾次。
挖掘水潛力 興于水而不止于水
在同安區汀溪鎮的青山綠水間,隘頭村正在奏響特色產業的奮進曲,依托溫泉這塊金字招牌,隘頭村去年村集體經營性收入達78.46萬元,溫泉產業旅游收入超3000萬元,剛剛過去的國慶節,坤澤洋的溫泉民宿更是一房難求,2024年隘頭村溫泉產業旅游收入預計突破5000萬元。
環抱著坤澤洋的溪流,清澈干凈 張瓊/攝
近年來,隘頭村積極探索以溫泉為主線,集旅游、休閑、飲食、文化、生態為一體的特色鄉村產業路線。溫泉民宿產業蓬勃發展,帶動了餐飲業、農家樂等相關產業的興起。此外,隘頭村積極挖掘歷史文化資源,村內坐落著供奉南宋抗金名將劉琦、劉武穆的“廈門劉氏家廟”、50余座明清紅磚古厝、古渡口等歷史建筑,現已形成集洋麻山林、汀源兩溪、紅磚古厝、西谷云瑤、濱水步道、觀景亭橋等自然與人文景觀為一體的旅游生態。
通過舉辦村跑、文創集市等特色活動,隘頭村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觀光旅游,推動了鄉村旅游的跨越式發展。
田洋村整齊的甘蔗田 張瓊/攝
原本吃“土地飯”的田洋村,近些年成了同安區的“網紅村”—— 春天沿溪綿延1.5公里的格桑花迎風搖曳,田洋花海火爆“出圈”;夏天“溪游同安”引來游客嬉水,溪面上每天歡笑聲陣陣;秋冬季,甘蔗成熟,“甘蔗文化節”吸引大量游客前來觀賞甘蔗文化、品嘗甘蔗美食、參與甘蔗活動,為村子的旅游經濟和甘蔗產業帶來了可觀的收益。
這些古老的村莊,在鄉村振興的滾滾浪潮中,興于水而不止于水,在做好水資源保護的基礎上,深入挖掘水資源潛力,通過品牌打造、文化節慶和農文旅融合等多種方式的發展,讓村莊的特色產業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并為村子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重要貢獻。(張瓊 張啟智)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