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簡況
人工智能時代浪潮下,深圳教育揚帆啟航!12月12日,深圳教育信息化“雙區”建設成果博覽會在線啟幕,以“數據驅動 人機共育”為筆,繪就數智賦能教育新畫卷。90個直播間,210節精彩展示課,近100所學校智慧碰撞,書記(校長)、教師齊聚云端,實景課堂生動呈現;百位專家學者點評指導,共繪教育高質量發展新藍圖,讓學習因個性而閃耀,教學因數智而高效,育人因變革而精彩!
深圳市委教育工委委員,市教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邱成瑜出席開幕式并發表致辭。他指出,此次博覽會不僅是對深圳教育信息化 “雙區” 建設長周期、大規模、深層次改革實踐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一個重要的契機,讓教育工作者們能夠借此全面總結經驗,深刻領悟教育數字化的深遠意義,從而在未來的工作中進一步提高站位,明確發展方向,秉持科學發展理念,為將深圳建設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教育人工智能先鋒城市貢獻力量,助力教育強國戰略實施。
深圳市教育信息技術中心主任張惠敏作會議講話并宣布博覽會開幕。她表示,每一所學校都是教育改革實踐的橋頭堡,每一位教師都是教學創新的主責人,希望學校通過本次博覽會,加強經驗總結,加強學習互鑒。當前,市教育局正在謀劃建設教育人工智能先鋒城市行動計劃,進一步推動人工智能和教育融合應用,為深圳教育數字化、智慧教育注入更強的動力。
鮮活課堂多樣呈現
截至當日上午11時30分直播結束,深圳市教育信息化“雙區”建設成果博覽會總觀看量139.8萬人次,單個直播間的最高觀看量2.24萬人次,平均觀看量約1.53萬人次。
從數智互動到場景融合,助力學生個性發展
深圳實驗學校初中部將中國傳統紋樣藝術與信息化教學相融合,運用數字化軟件及平板電腦設計紋樣及美化生活,培養學生將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相結合的意識與能力。
南方科技大學教育集團(南山)實驗二小從真實的情境入手,鏈接語文、科學、美術等學科開展項目式學習。通過數字技術下的教學,帶領學生觀察植物,識別植物,并借助AI技術分析植物。全面提升學生的溝通能力、觀察力、創造力及團隊協作能力。
羅湖區翠園實驗學校運用先進的大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技術,結合墨水屏等智能設備,實現對學生學習行為的精準捕捉和分析,以提供個性化的教學評價和指導。
坪山區坪山中學展示了一節融合語文、歷史、美術、化學與物理的跨學科課程,以“非遺傳承——糖畫迎春”為主題,引領學生探索物理原理在糖畫制作中的應用,同時結合春節文化,讓學生親手用糖畫筆創作春節主題的糖畫,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增強文化自信。
從人機協同到課堂重塑,實現教學提質增效
龍華區鷺湖外國語小學充分利用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賦能,打破教學的時空限制。在課前,老師通過平臺發布學習任務,學生通過前置學習了解學習內容。課中,老師指導學生進行協作探究,共同學習。課后,學生將探究實踐結果上傳到作業平臺,實現了在數字化賦能下的教學評一體化。
寶安區寶安中學(集團)第二外國語學校基于“智能手寫板+紙筆互動設備”開展游戲化的主題教學,充分借助智能交互式手寫板的搶答、抽答、選擇題下發、主觀題下發、計時器等互動功能,實時統計與展示作答情況,通過靈活多樣的過程性評價強化課堂教學效果。
南山實驗學校教育集團荔林小學圍繞數字化育人展開探索,致力于解決數字化工具應用中的問題,例如構建了英語數智教學模型,該模型通過研發數字化工具,如智能語音輸入設備,應用于AI聽說課堂,實現了精準教、多維評、個性學、分層測、多元備,達成學、教、評、練的智能化融合,指向融合育人。
福田區新沙小學采取人工智能平臺進行作文評測,實現了即學即評,同時,平臺集成了豐富的作文數據,幫助學生提高寫作技能,方便老師指導教學。引入AI智能評價后,老師和學生、AI三者進行互動協作,使課堂更加智能化、多元化。
從數據融通到整校賦能,開啟治理評價新篇
深圳高級中學(集團)研發了數字化的虛擬貨幣系統,助力學校的綜合評價改革。在校園里,學生只要通過在課堂上積極發言,課后高質量完成作業,主動協助班級勞動衛生,踴躍參加學校活動等,都可獲得一定數量的虛擬幣,用以兌換文具、文創產品等。虛擬貨幣系統,一方面與學生的素養評價體系掛鉤,另一方面連接著學生的校園實踐,避免了傳統評價體系的生硬和呆板,為學生提供了更高的情緒價值和豐富的情感動力。
羅湖區未來學校打造專屬生成式人工智能平臺,實現了學校治理全過程數字化。通過構建校級智慧學習中心,利用數字化平臺和智能終端,實現教學資源的精準推送與學習效果的即時反饋,極大地提升了教學效率和學習體驗。
龍崗區龍城街道千林山小學將語文課程與智慧體育相結合,利用智慧體育的速度燈、敏捷燈、智慧跳繩、接收終端平板、電子投影大屏幕等信息化設備實時追蹤學生的學習過程,給予學生多維度評價,培養學生主動克服困難,挑戰自我的品質。
直播間名錄(排名不分先后)
收獲的喜悅尚未平息,但新的征程已經開啟。感謝為本屆博覽會付出努力的組織者、參與者和支持者。展望未來,深圳教育將不忘初心,秉持著勇氣與智慧,持續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助力教育高質量發展。
【免責聲明】【廣告】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