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財立方 記者 程帥星】2024年被稱為“低空經濟元年”,中國民航局曾預測,今年,我國低空經濟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5萬億元,到2035年有望達到3.5萬億元。
今年河南省兩會上,省政協委員、河南移動工會副主席劉昌曄帶來了關于“加快低空經濟基礎建設”的提案。
“低空經濟”在2024年全國兩會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河南省于當年7月印發了《促進全省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7年)》,其中提出,計劃到2027年,建成20個左右通用機場及兼具通用航空服務功能的運輸機場,低空經濟規模達到500億元,規模以上企業達到60家左右。
劉昌曄認為,我國在低空經濟領域存在缺少品牌整機廠家、市場運營不充分等問題,低空消費市場尚處于起步階段,發展潛力大。河南發展低空經濟具有交通網絡、市場需求、產業配套、人力資源等諸多優勢,因此有能力在該領域搶占先機,建設成為低空經濟強省。
針對發展低空經濟,劉昌曄提出了十條建議:
第一,制定具有前瞻性的政策和法規,為低空經濟的發展提供清晰、穩定的政策環境,包括發展規劃制定、財政補貼與稅收優惠、專項產業扶持政策等。
第二,加大空域開放,用先進技術促進低空空域進一步開放,解決低空飛行器“看不見、呼不到、管不住”的安全問題,加大民航“放管服”改革力度,優化審批流程,減少審批環節,提高審批效率,實現管制向服務轉變。
第三,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加快通用機場、無人機起降點等基礎設施建設,確;A設施的先進性和覆蓋面。推動智慧空管系統建設,提高低空空域的管理效率和安全性。
第四,基于運營商低空通信+感知+規模站址能力,推進以“通信為主、感知為輔”的“異構、高密、立體”的分層低空通信網體系建設和生態融合,完善低空飛行監視、通信導航、氣象監測等飛行服務通信保障系統。
第五,在推動研發和創新方面,鼓勵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合作,建立低空經濟技術研發平臺。支持無人機、電動垂直起降(eVTOL)等新型航空器的研發和應用。
第六,培育完整的低空經濟產業鏈,包括研發、制造、運營、服務等環節。吸引國內外知名企業和投資者參與,形成產業集聚效應。
第七,與高校合作,開設相關專業,培養低空經濟所需的專業人才。通過優惠政策吸引國內外頂尖人才,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第八,開發多樣化的低空經濟應用場景,如低空旅游、物流、農林植保等。加強市場推廣,提高公眾對低空經濟產品和服務的認知度和接受度。
第九,建立健全低空經濟安全監管體系,確保飛行安全和空域使用效率。定期進行安全評估和演練,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第十,加強與國際先進低空經濟體的交流與合作,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參與國際低空經濟標準的制定,提升在國際舞臺上的話語權。
責編:李文玉 | 審校:李金雨 | 審核:李震 | 監審:萬軍偉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