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財立方 記者 郝楠楠】1月18日,河南省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開幕,省長王凱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對2025年主要工作安排部署,其中提到,實施鄉村建設提質工程,培育20個省級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先導區。實施農民持續增收工程,大力發展鄉村富民產業。
“河南部分縣域以鄉村設計為引領,以市場化為手段,不斷深化設計在鄉村產業中的融合運用,進一步推進了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鄉村產業賽道亮點紛呈。”河南省兩會期間,省政協委員、河南省農業農村廳鄉村產業發展服務中心主任汪秀莉接受大河財立方記者采訪時表示。
近年來,汪秀莉持續關注河南鄉村設計發展。她提到,鄉村設計已經成為高質量培育河南鄉村富民產業的重要抓手。圍繞鄉村設計和富民產業兩大領域,今年兩會,她帶來了相關建議。
以鄉村設計為抓手,高質量培育鄉村富民產業
鄉村設計,正在深度賦能鄉村產業發展。這是近些年,汪秀莉深入鄉村開展鄉村設計相關工作的深刻感受。
自2021年以來,河南連續四年舉辦印跡鄉村創意設計大賽河南賽等賽事,搭建社會力量參與鄉村規劃建設平臺,以創意設計引導廣大設計人員深入挖掘農業多種功能、提升鄉村多元價值,推動鄉村產業融合發展,創新開展鄉村設計人才培育,推進了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
據統計,四年來,大賽共征集參賽作品1388個,有60余所高校、300多家社會機構、2000多名設計人員參賽,河南省賽評審出獲獎作品119個,推薦參加全國大賽總決賽獲獎作品72個。
“通過舉辦賽事、出臺一系列制度和機制、培育鄉村設計人才等做法,河南已經形成了多個鄉村設計典型模式。”汪秀莉介紹。如以信陽郝堂村為代表的全域旅游發展模式,以獲嘉縣后寺村為代表的傳統農區發展模式等,對當地的鄉村旅游、休閑農業等產業起到了關鍵作用。2023年全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經營主體達1.64萬個,接待游客達1.58億人次,休閑農業年營業收入170億元、從業人數達102萬人。
另一方面,河南的鄉村設計工作中,也存在作品質量良莠不齊、缺乏對鄉村功能和布局的整體思考、高水平設計人才不足等情況。對此,汪秀莉建議,要持續打造鄉村設計大賽品牌。更高規格開展鄉村創意設計大賽,以大賽為平臺,吸引更多設計機構、高校等設計人員參與其中,設計出更多具有代表性的優秀作品,宣傳推廣鄉村設計典范,增強設計大賽的品牌影響力和行業引領力。同時,完善鄉村設計人才培養機制。
大力發展鄉村富民產業,建議立足資源稟賦發展“農業+”
鄉村設計在助推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等產業蓬勃發展上,作用較為明顯。除此之外,河南還有多個鄉村富民產業優勢明顯。
比如鄉村特色產業。河南各地立足當地資源優勢,在“特”上下足功夫,培育了一批特色種養、綠色食品、紡織服裝、特色手工、農業社會化服務等地域特征鮮明、鄉土氣息濃厚、產業類型多樣的特色產業,促進了農民就地就近就業,實現了農民群眾增收。
另有植物工廠、智慧農業、認養農業、AI農業、精準農業等高科技、數字化的新業態,改變了農業種植模式,也拓展了鄉村新業態發展空間。淘寶、京東、抖音等大型電商平臺和郵政、“三通一達”等快遞物流企業下沉農村,進一步完善了農村電商物流網點,有力推動農產品出村和工業品下鄉,打造了淘寶鎮144個、淘寶村209個,數量位居中西部前列。
另一方面,河南鄉村富民產業也存在質量效益不夠高、發展不平衡等問題。汪秀莉指出,當下農業多種功能、鄉村多元價值開發不充分,休閑旅游同質化等問題存在。同時由于各地對鄉村產業重視程度不同,很多地區未對鄉村新產業新業態進行規劃設計,全省4.6萬個行政村中,75%的村主導產業仍為傳統種植業。
大力發展鄉村富民產業,汪秀莉建議,一是加強規劃引導。立足當地資源稟賦,結合市場需求,找準產業方向,堅持規劃先行、因勢利導、分類施策,注重挖掘生態、文化、休閑等功能,加快鄉村產業換擋升級,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鄉村新產業新業態。
二是創新發展業態。突出產業融合和產業鏈拓展,推動農業與旅游、文化、康養、體育、互聯網等深度融合,促進“農業+教育”“農業+旅游”“農業+康養”“農業+電商”“農業+加工流通”等新業態發展。
三是強化文化賦能。利用鄉村地區豐富的歷史、農耕、非遺、民俗風情、紅色文化等資源,深入挖掘歷史、藝術和人文價值,著力培育創意農業形態和產品,為鄉村新產業賦能鑄魂。
四是強化要素保障。統籌利用鄉村振興銜接資金、鄉村建設項目資金、農業產業融合發展項目資金等財政資金,支持各地發展鄉村新產業新業態。整合閑置建設用地,盤活利用廢棄宅基地、農村校舍、廠礦、車間等資源,優先支持鄉村新產業發展。
責編:李文玉 | 審校:張翼鵬 | 審核:李震 | 監審:萬軍偉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