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財立方 記者 閆文瑞 程帥星 朱娟 徐兵 孫凱杰 文 朱哲 攝影】政、企、醫、研、金五方聚力,共繪“醫藥強省”新藍圖!
3月20日,2025河南醫療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暨供應鏈金融大會在鄭州啟幕。會上,16組重磅簽約項目落地、《河南醫藥行業發展白皮書(2025)》正式發布、創新金融產品上線……諸多實踐為河南醫療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大河財立方記者了解到,此次大會由河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河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河南日報報業集團、河南省醫療保障局、河南省藥品監督管理局擔任指導單位;河南日報社財經全媒體中心、河南省現代醫藥產業聯盟、鄭州醫療器械行業協會主辦;大河財立方、財立方保理、財立方供應鏈承辦。
【頂層設計】
錨定4000億產業目標
“醫療健康產業是民生所系,更是河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引擎!”河南日報報業集團總經理王珂在致辭中表示,河南省委省政府明確提出,2025年全省生物醫藥產業規模將突破4000億元,重點發力生物工程、高端醫療器械等賽道。作為省內主流媒體,河南日報社創新“新聞+政務服務商務”模式,旗下大河財立方以“財媒+金融”深度賦能,通過財立方保理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提供了專業化、場景化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在助力解決我省醫療行業中小微企業融資上,發揮了積極作用。
“生物醫藥產業是當今全球創新最為活躍、發展最為迅速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河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李翔在會中亮出河南行動:2024年,河南已獎補包括生物醫藥產業在內的制造業重點項目8000多萬元;打造了67個具有行業先進水平的智能車間、智能工廠,爭創16個國家級綠色工廠,建成了3個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7個產業研究院、3家省級創新聯合體。其中,駝人集團研發的血液透析設備列入了河南省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李翔透露,河南將發揮供應鏈金融作用,“為中醫藥、體外診斷等特色產業插上金融科技翅膀”。
河南省健康產業協會會長、鄭州醫療器械行業協會會長牛留栓則聚焦區域優勢:“鄭州在小容量注射劑領域領跑全國,年產能達80億支,占據全國市場份額的1/4,體外診斷系列產品總體規模居全國前列。”他表示,中原醫學科學城日臻完善,已成為河南省生物醫藥與大健康產業創新發展的前沿高地。
【項目矩陣】
16組簽約激活產業動能
大會最“燃”環節,當屬16組重點項目簽約,涵蓋產銷合作、產融對接、產學研融合三大領域,推動產業鏈上下游高效聯動。
大河財立方記者現場看到,不僅有仲景宛西制藥與九州通、華蘭生物與國藥天星普信、飛利浦(中國)與財立方供應鏈等多項產銷合作落地,打通與市場需求的“最后一公里”,還有民生銀行、浦發銀行等金融機構與醫藥企業簽署授信協議,財立方保理與華潤醫療供應鏈進行融資簽約等產融對接合作,有效緩解中小微企業“中標易、回款難”困境。此外,省醫學科學院與博視曼、康富特醫簽約,鄭州市中心醫院與安圖生物達成戰略合作,財立方數科“醫采通”與鄭州醫療器械行業協會戰略簽約……多方產學研協同,加速科研成果落地轉化。
【智庫洞察】
《河南醫藥行業發展白皮書(2025)》發布
會上,由大河財立方聯合財立方保理出品的《河南醫藥行業發展白皮書(2025)》正式發布。白皮書顯示,2023年河南生物醫藥企業達1530家,總產值2820億元,穩居全國前五;醫療器械企業總產值490億元,麻醉耗材、體外診斷試劑等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超40%。
白皮書指出,河南醫藥行業面臨集中度偏低(CR3僅47.63%)、創新轉化不足等挑戰,并提出五大躍遷路徑:激活中醫藥資源,依托“四大懷藥”培育“豫藥”品牌,建設國家級中藥材基地;打造千億級集群,以中原醫學科學城為載體,推動龍頭企業并購重組;構建現代物流網,依托交通樞紐優勢,實現藥品配送“48小時全域覆蓋”;強化創新激勵,設立省級醫藥創新基金,吸引全球頂尖科研團隊;深化政策協同,優化集采、醫保支付聯動機制,護航產業生態升級。
【金融賦能】
“醫商保2.0”支持中小微企業融資需求
針對醫療設備供應商“回款周期長”難題,大會推出“醫商保2.0”產品。該產品為財立方保理自主研發的標準化保理融資產品,基于上游供應商與公立醫院之間形成的應收賬款,向供應商提供保理融資,具有無需醫院確權、無抵押擔保、審批快捷、用款靈活、放款快、授信額度高等特點。單戶最高授信額度達3000萬元,單筆最高融資金額可達中標合同額的80%,企業辦理完畢次日即可放款。
據了解,“醫商保”產品自2023年推出以來,已累計向醫療設備供應商批復授信額度約4億元,先后向醫療設備供應商提供保理融資近百家次,有效解決了醫療設備供應商中標后進貨資金的痛點問題。
【趨勢前瞻】
數字化重構醫療生態
“‘十五五’期間,中國醫療體系將全面擁抱數字化!”畢馬威中國醫療健康行業主管合伙人姚鳳娥在主旨演講中預測。她指出,AI輔助診斷、遠程醫療、智能穿戴設備將成為主流,“據不完全統計,短短幾個月內,國內已有至少91家大型醫院宣布完成大型AI模型的本地化部署,醫療機構需要快速擁抱科技加速轉型,提高醫療服務的可及性和效率”。
中藥協會藥物經濟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醫療健康研究中心執行副主任耿鴻武表示,2025年醫療醫藥行業面臨五大政策挑戰:一是5年之內要全面推廣商業模式;二是醫保改革新舉措,醫保政策調整將直接影響企業生產經營;三是集采持續推進;四是合規要求升級,企業需確保合法合規運營;五是全鏈條反壟斷,反壟斷成為年度重點工作。
“我國醫藥工業已形成京津冀、長三角等四大產業集群,江蘇、廣東、山東、河南等前六省份營收均超2000億元。”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副秘書長遲曉巍在主旨演講中詳細分析了2024年我國醫藥工業經濟指標。他表示,接下來,河南需抓住醫保擴容、人工智能研發賦能、供應鏈國產化等機遇,建議企業通過并購重組優化資源配置,避免內卷式競爭,以創新驅動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
政策端同樣釋放利好。河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生物與醫藥工業處處長李建華在會上表示,現代醫藥產業集群是我省重點打造的七大先進制造業集群之一。2025年初,河南省財政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印發了《河南省省級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明確了工業轉型升級類、數字化轉型類、產業技術創新類等6類支持方向。
河南省藥監局醫療器械監督管理處副處長程慧鋆在會上解讀了醫療器械注冊人制度。他表示,該制度通過“注冊與生產分離”,賦予企業更大自主權,并強化全生命周期責任。目前,河南依托制度優勢,吸引高端制造項目落地,推動生物醫藥產業向價值鏈高端攀升。
【生態共建】
圓桌對話凝聚發展共識
在圓桌對話環節,財立方保理、華夏銀行、翔宇醫療等機構代表共議行業高質量發展之路。面對“融通與賦能”的核心挑戰,各方給出創新解法。財立方保理依托“醫采通2.0”等數字化手段,為中小企業提供靈活資金方案;翔宇醫療借產學研聯合體化解人才與成果轉化難題,以“才+財”投入推動研發落地;正謙醫療重視第三方倉儲數據積累,精準助力供應鏈優化;華夏銀行推出“數字政采貸”,以訂單直連實現秒級授信,減輕醫療機構資金負擔;鄭州高新產投集團用“載體+園區+投資”模式整合資源,為供應鏈企業信用賦能。財立方保理相關負責人總結,醫療供應鏈需生產、流通、服務端協同,借技術、數據、金融創新及生態共建,實現資源高效流轉與產業升級。
隨著相關政策的持續完善、產業鏈深度融合、創新動能不斷積聚,河南各方正一同書寫“讓群眾用藥更放心、讓醫療服務更暖心、讓產業發展更舒心”的時代答卷。
責編:陳玉堯 | 審校:張翼鵬 | 審核:李震 | 監審:萬軍偉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