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0日至21日,中國漁業協會鱖魚產業分會成立大會暨第二屆長江經濟帶鱖魚全產業鏈技術創新論壇在武漢隆重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國漁業協會與華中農業大學水產學院聯合主辦,北京悅海智漁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湖北康鱖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及騰氏水產商務網/當代漁業共同承辦,中國農業大學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北京中農金旺數字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武漢華揚動物保健集團共同協辦。
會議以“標準化、品質化、數字化”為三大核心,聚焦種質優化、技術突破與標準共建等關鍵議題。北京中農金旺數字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應邀出席,并由董事長田林代表企業發表主旨演講,分享了公司在設施農業領域的創新實踐與戰略思考。
以“陪伴、賦能、共生”理念推動鱖魚產業高質量發展
在4月20日召開的中國漁業協會鱖魚產業分會成立大會上,選舉產生了第一屆理事會理事、常務理事和領導班子成員。其中,北京中農金旺數字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田林當選分會執行會長,董事長助理姚娜當選分會秘書長。
田林以新任執行會長的身份介紹了未來的發展規劃和工作設想。擁有二十多年農業從業經歷的他,在開場發言中坦言:“從踏入農業領域的第一天起,我便深知這是一個需要情懷、耐心與長期投入的行業。鱖魚產業作為我國特色水產的重要板塊,既承載著漁民增收的希望,也面臨著從‘量’到‘質’轉型的關鍵挑戰。”這份責任激勵著他深耕產業、破局前行。
田林董事長對協會成員作用的理解是“陪伴、賦能、共生”:應市場需求與國家政策方針調整、創新產業結構陪伴鱖魚行業成長;從“設備、育種、飼養、工程、加工”等方面賦能技術升級;從而實現行業生態共生與綠色可持續發展。因此,他認為鱖魚產業發展下一階段的三大關鍵任務是謀戰略:錨定國家需求,構建產業升級坐標系,做規劃:以標準化體系破解 “散、亂、弱” 困局,立規矩:以市場化機制引導產業良性競爭。
產業研究報告:設施農業創新與國家戰略深度融合
在 4 月 21 日的技術創新論壇上,中農金旺發布了《國家農業戰略和未來設施農業創新與發展》的產業報告,從淺談國家農業戰略、什么是設施農業、未來農業發展方向、創新戰略模式構想4個方面展開論述。
田林指出,未來農業將朝著規模化、產業化、工廠化、控制智能化、作業機械化、學科融合化等方向發展。通過多學科技術的融合發展,盡快實現中國設施園藝與設施漁業單位產量的提高和品質的可控。
隨著《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規劃(2024—2035年)》的實施,重視智慧農業技術發展、推動服務由糧油作物向經濟作物、畜禽水產養殖等領域拓展成為主流,高效設施農業是實現國家農業戰略、解決土地矛盾、保障產量和品質的根本手段。
行業標桿:全國唯一 “雙落地” 企業的生態價值
中農金旺在產業創新方面不僅僅體現在漁業的產業鏈上,公司在設施農業的漁業、園藝“雙產業” 落地模式也是其核心優勢之一,從“成本均攤”“空間利用”“產品結構”三方面增強企業農業產業化競爭力。
設施漁業投資回報較園藝更快,可分攤設施園藝的前期投入壓力,降低項目整體運營風險;同時利用漁業對光照需求較低的特點,可在漁業養殖的區域頂部安裝光伏設備,為高光照需求的園藝作物提供清潔能源,實現真正的“漁光互補”;最后通過溫室園藝種植高附加值經濟作物,搭配水產養殖,形成多品類產出,提升抗市場風險能力。
作為國內唯一一家具備設施園藝和設施漁業項目全過程落地能力的企業,中農金旺的技術優勢已在多個項目中得到驗證。
秉持“陪伴產業成長、賦能技術升級、共生綠色未來”的理念,中農金旺通過設施漁業與園藝的深度融合的產業模式,為鱖魚產業轉型升級提供創新思路及系統性解決方案。
設施農業是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全國現代設施農業建設規劃(2023—2030年)》要求,到2030年,設施漁業養殖水產品產量占水產品養殖總產量比重達到60%。中農金旺將始終以國家戰略為導向,以科技為核心,以產業創新為引擎,與產業鏈各方攜手共進,致力推動鱖魚養殖從 “資源依賴型” 向 “科技驅動型” 轉變,助力長江經濟帶漁業高質量發展,共同譜寫長江經濟帶鱖魚產業的新篇章。
【免責聲明】【廣告】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