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工智能加速涌入課堂,教育的本質是否正在被重塑?5月15至18日,第十屆高等教育創新年會暨第十屆西浦全國大學教學創新大賽在蘇州西交利物浦大學舉辦,吸引了近400位國內外知名教育專家、學者、教師和產業界代表共同探討共同探討人工智能如何重構教育生態,回應技術加速帶來的教學變革與治理挑戰。
(大會現場)
西安交通大學校長張立群院士(下圖)在主旨演講中強調:“面對全球技術競速浪潮,高等教育肩負著破局突圍的使命,推動技術動能轉化為育人勢能。西安交通大學積極適應人工智能的探索與挑戰,一直處于人工智能領域研究與應用的最前沿。”
自2017年起,西安交通大學率先布局人工智能人才培養,創辦人工智能拔尖人才培養試驗班,并于2018年招收首屆本科生,成為全國最早開展人工智能本科教育的高校之一。2019年,學校正式設立全國首批人工智能本科專業。依托優質教育資源和高水平科研平臺,西交大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著力培養人工智能領域領軍人才。
西交利物浦大學執行校長席酉民教授(下圖)指出: “教育不能變成AI主導的教育,而必須是由人主導、AI作為工具的教育,教育的本質依然是‘人’的成長。”他強調,盡管人工智能可以賦能各行各業,但教育的關鍵價值始終不能被技術取代。
“如果我們仍舊以知識傳授為教育的主要方式,那么人工智能比人做得更好,教育的意義將大幅削弱。因此,未來教育的課程體系、培養方案、教學方法都必須基于對‘未來需要什么樣的人才’的重新認知,構建一個興趣驅動、個性化、社會化、生態化的終身學習平臺。”
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教授鄔大光指出:“教育的真正變革不在口號、制度和平臺,而在每一堂課中老師如何教、學生如何學。”他強調,人工智能時代的教育改革必須落實到真實的教學實踐中。
在本學期課堂中,鄔大光教授組織了博士生進行教學方式偏好測試。第一次投票中,28名學生中有22人更偏好傳統“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僅6人選擇AI互動式教學;第二次測試中,選擇后者的僅剩3人。這一結果促使他深入反思學生的學習習慣與AI素養問題,并呼吁重構符合人機協作時代的新教學原則。
科大訊飛集團公司副總裁方明介紹了企業在人工智能時代賦能人才培養的具體實踐:“集團目前正積極推進人工智能產業學院的建設,探索‘政校企’多元協同育人模式,從而實現教育鏈、產業鏈、創新鏈的深度融合,推動AI技術與教育場景全面結合。”
“圍繞這一目標,訊飛構建了包括產學研融合創新中心、人才培養中心、教師發展中心和工程實踐中心在內的四大支撐體系,并根據各高校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化專業群,為地方產業發展和高校人才培養提供系統解決方案。”
十年回顧與展望:AI時代的跨學科教育堅守
據悉,自2016年起,西浦全國大學教學創新大賽已舉辦十年。本屆大會特別設置了“AI時代的未來教育創新者”圓桌論壇,邀請了四位來自歷屆大賽的醫學、人文社科、建筑設計與經濟管理等不同學科領域的一線教學創新者與大賽發起人張曉軍教授共同展開了跨學科對話。
今年已83歲高齡的吉林大學第一醫院主任醫師,內科教授遲寶榮直言:“無論技術多先進,醫學永遠不能出差錯,醫生必須親自看病人。醫生的善意與專業性不可被替代,AI在輔助判斷之外,更需尊重醫患關系中脆弱的信任機制。”
黃岡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教授張薇薇指出,AI學習速度快,但人的思辨能力才是教育不可讓渡的底層邏輯;湖南大學建筑與規劃學院副教授黃茜也強調,教育是貫穿人生的事,AI時代更需要情感的流動、信仰的支撐和身體與世界的摩擦感。大連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李娜提醒道:“AI的便利很容易讓人陷入‘甜蜜沼澤’,教師應引導學生善用技術,保持主體意識。”
(左起:李娜副教授、黃茜副教授、遲寶榮教授、張曉軍教授、張薇薇教授)
本屆年會還舉辦了《西浦全國大學教學創新大賽十年》紀錄片首映。影片通過鏡頭記錄了十年來教學創新者們的真實故事與實踐探索,用細膩而動人的畫面詮釋:教學創新是平凡者的接力,是星火燎原的過程。
(《西浦全國大學教學創新大賽十年》紀錄片首映禮現場)
會上發布了西浦大賽十年影響力報告,并正式啟動第十一屆西浦大賽。此外,本屆年會還通過前置平行工作坊、教學創新研討會和教師發展工作相關活動等多元化形式,系統呈現高等教育的創新成果和實踐案例。同期,高校教師發展中心可持續發展聯盟第八屆理事大會順利收官。
西浦首席教育官、未來教育學院執行院長張曉軍教授談到:“教育不應脫離‘人’的視角。“情緒管理、自我激發、思維路徑,這些成長的本質無法交給AI。人機合作的真正支點,是學生能否借助AI去解決真實的問題。”
第十屆高等教育創新年會由西交利物浦大學主辦,西浦領導與教育前沿院(ILEAD)承辦,澳門同濟慈善會北京辦事處、高校教師發展中心可持續發展聯盟支持。(通訊員:金曉艷寇博)
【免責聲明】【廣告】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