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A股信心指數同比再次上漲
2019年4月,融智?中國對沖基金經理A股信心指數為126.15,相比上個月環比再次上漲3.94%,指數值連續3個月出現上漲。連續大幅上漲之后,私募基金經理信心指數值目前也基本處于歷史較高區域,可見目前大家對市場的信心比較高漲。結合私募基金目前的倉位情況,反映出私募基金經理對后市依舊整體偏樂觀。下圖是融智?中國對沖基金經理A股信心指數最近一年的走勢圖:
圖1:融智?中國對沖基金經理A股信心指數
資料來源:融智評級研究中心,調查時間:3月28日收盤后
從私募的倉位來看,目前股票策略型私募基金的平均倉位為74.87%,相比上個月同期的71.99%,環比上升了接近3個百分點的倉位,整體平均倉位再次有所放大,創下了近一年的新高。春節后,私募基金一直處于加倉狀態,但是加倉的幅度有所放緩。但是相比于牛市期間80%以上的平均倉位而言,還是有一定的距離,即私募仍舊存在較大的加倉空間。
具體倉位分布來看,調查顯示,29.91%的私募目前處于滿倉狀態,相比上個月小幅提升;90.60%的私募基金在5成倉或者5成倉以上,高倉位的私募占比再次大幅增長,依然處于較高位置;另外只有9.40%的私募基金處于半倉以下,其中只有1%不到的私募基金處于空倉觀望狀態,創近一年新低。整體來看,在市場經歷3年熊市之后,市場的信心開始逐漸恢復,部分私募基金經理開始加大倉位應對市場行情。
圖2:當前私募機構倉位分布情況
資料來源:融智評級研究中心
圖3:私募基金平均倉位走勢圖
資料來源:融智評級研究中心
二
信心指數兩大分類指標走勢
對于接下來2019年4月份行情的看法,從兩個具體的指標來看,持中性和樂觀態度的比例仍舊是比較偏高的,而增減倉指標,保持現有倉位不變的基金經理占比依舊處于高比例。
從具體數值來看,2019年4月A股市場趨勢預期信心指標值為138.46,相比上個月再次大幅上升了5.61%。具體來看,10.26%的基金經理是持極度樂觀態度,58.12%的基金經理持樂觀的觀點,相比上個月都有明顯的上升;其次29.91%的基金經理持中性的觀點;只有1.71%的基金經理不太看好4月份的行情。對于4月份倉位的增減打算,4月A股市場倉位增減投資計劃指標值為107.69,和上個月相比基本持平。其中21.37%的基金經理會打算加倉,而高達70.94%的基金經理會選擇維持現有倉位不變,以應對市場的變化,其余占比很少的基金經理可能會有減倉的計劃。主要的原因可能是目前私募基金的倉位已經處于比較高的水平,所以持倉觀望或者獲利了結減倉的占比有所上升。
圖4:A股市場預期指標和倉位增減持指標
資料來源:融智評級研究中心
三
行情回顧及展望
2019年3月份,三大指數整體以高位震蕩調整為主,其中滬指在3月上旬創下3129點年內新高之后,多空雙方在3000點附近爭奪激烈。而在月末最后一個交易日,在上證50的帶領下,三大指數全部選擇向上變盤,出現放量上漲。從指數的漲跌幅來看,一季度上證指數累計上漲23.93%,深證成指漲36.84%,創業板指數漲35.43%;相比全球其他主要市場,A股一季度的表現閃耀全球。
進入到2019年4月份,4月份第一個交易日,滬指和深成指就全部放量突破今年來的新高,其中深成指成功站上10000點指數關口,市場非常強勢。對于后市,大部分私募基金經理認為應該順勢而為,急漲不做空,指數應該可以繼續看高一線。當然也有部分私募基金經理持謹慎的態度,認為目前市場雖然很強勢,但是隨著大盤指數的逐步推高,風險也在累計,投資者在看多的同時,也需要保持一份謹慎。倉位可隨著指數的新高而逐漸撤離。所以,總體而言,預期4月份的市場,整體會是沖高之后高位震蕩的格局。
板塊配置方面,從調查的結果來看,私募看好的板塊排在前列的基本以科技板塊為核心,整體建議以績優股為主。投資者可以適當關注年報中的投資機會。
指數說明
融智?中國對沖基金經理A股信心指數分值區間為[0,200],其中100為信心指數的臨界值。信心指數大于100表明基金經理對未來一個月市場走勢樂觀,越接近200狀態越樂觀;信心指數小于100表明基金經理對未來一個月市場走勢悲觀,越接近0狀態越悲觀。融智?中國對沖基金經理A股信心指數涵蓋兩大分類指標。基金經理對A股市場環境預期信心指標,直接反映基金經理對未來一個月市場的看法;倉位增減持投資計劃指標通過倉位調整間接反映基金經理對未來市場的看法。由于基金經理倉位上的調整受到操作策略以及操作習慣的影響,我們以基金經理直接對A股市場預期看法為核心,以倉位調整計劃為輔。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排排網研究院。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