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的煙火,中國的生機”,李克強總理對地攤經濟、小店經濟的這句評語,點燃了市場活力。除率先放開占道經營的成都之外,全國各城市紛紛跟進,地攤經濟迅速升溫。
地攤、小店絕大多數都是個體經營者。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通過支付寶數據測算出,在疫情最為嚴重的2月,全國范圍內個體戶的營業額下降到預期值的50%,而3月以來,大部分地區已恢復8成。
研究同時發現,數字技術對推動個體戶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數字信貸發展水平每增長1%,疫情對經營的沖擊減少2.57%;而通過杭州案例則發現,支付寶消費券發放后,杭州市個體戶的活躍數量恢復率提升了16.9%。
支付寶最新數據也顯示,截至5月底,全國已有1200萬小店和路邊攤收入實現了同比增長,其中數字小店的表現尤其搶眼,支持支付寶消費券核銷的小店,流水比發券前一周環比增長高達73.4%。而地攤經濟放開后一段時間,平均每天有十幾萬人開通支付寶收錢碼做生意。
“地攤經濟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占道經營,現在已經進入數字時代,應該發展數字化經營的新地攤經濟,積極利用移動支付、數字金融、消費券等數字經營工具來降本提效! 北大國發副院長、數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黃益平表示。
中國社科院副院長蔡昉認為,地攤、小店等小微主體進入市場至少應是“零障礙”,應確保他們是紓困救助的主要受益者,他還呼吁,支付寶這樣的數字平臺也應該對小微企業和個體戶多多提供數字化扶持。
遍布中國城鄉的沿街店鋪和流動商販數量龐大,是眾多家庭賴以維生的經濟來源,也是國民經濟的毛細血管。全國經濟普查數據顯示,2013-2018年,新增就業7成為個體戶,是重要的就業蓄水池。
“個體經營戶是最脆弱的市場主體,儲蓄較少現金流壓力較大,在面臨突然的外生沖擊時,背后的整個家庭都會陷入困境。因此在減稅降費之外,應該依賴數字金融精準及時輸血,同時還應借助消費券等數字工具提升經營業績,讓他們擁有真正的造血能力!北贝髷底纸鹑谘芯恐行奶丶s研究員王靖一表示。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