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響,近期全球化進程受阻,但中國擴大開放的步伐沒有停歇。
在月初《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下稱《方案》)公布后,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6月8日上午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發改委、中國人民銀行、海關總署等五部委和海南省政府相關官員介紹《方案》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主要圍繞關稅、貿易便利度、金融資本開放等方面。
近年來,世界正在經歷新一輪大變革和大調整,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經濟全球化時時遭遇阻礙,今年突發的疫情讓這一局面變得更加復雜。不過,從一開始中國就聲明堅定開放立場,并不斷推出擴大開放舉措,海南自貿港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推出。
之所以如此重視擴大開放,與中國經濟當前所處的發展階段相關。過去提到開放,經常提到的是:擴大出口、吸引外資。擴大出口是利用國際市場,吸引外資即利用國際資本。但當形成了巨大的國內市場和完整的產業鏈,并融入全球化之后,開放就需要全方位升級,與國際完全接軌,促進國內產業升級,推動產生質變。
換言之,未來擴大開放將主要體現在制度層面,即促進國內相關規章制度對標國際先進標準,與國際通行、接軌,體現監管一致性。包括在許可、產業政策、金融政策、知識產權、營商環境等方面進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且更主動參與全球經貿規則制定和全球治理體系建設。
不過,雖然中國堅持擴大開放的方向不變,但受種種因素影響,制度性開放的步伐一直比較謹慎,一些政策制度往往要在某一地方先行先試,再進行推廣。而從海南自貿港的定位來看,“試驗田”可以說是其中至為重要的功能。
事實上,不論是曾經的經濟特區、自貿試驗區,還是此次自由貿易港的設立,除了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之外,尚有一個重要任務,就是這些區域作為改革開放的窗口和試驗田,通過創新實踐謀發展,然后將其中成功的實踐經驗在我國的更大范圍內推廣。
比如,國家發改委在自由便利方面的系列制度安排,不少正是全面擴大開放需要致力的方向。如對服務貿易實行以“既準入又準營”為基本特征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舉措;大幅放寬海南自由貿易港市場準入,進一步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重點圍繞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分階段開放資本項目,有序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與境外資金自由便利流動。
央行則表態要率先在海南自貿港落實金融服務業擴大開放政策,讓金融定位于服務跨境貿易投資的自由化和便利化,通過高水平的經常項目開放和資本項目的開放政策、跨境資金流動管理政策,以及探索擴大海南居民個人用匯自主權等舉措,逐步實現跨境資金自由流動。
由于金融領域的開放對全面擴大開放的重要性和影響難以預期,所以一直頗為謹慎,但資金的自由流動是基本和核心的要素流動,是貿易和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的基礎條件,又是必須開放的。所以,在海南先行先試,而后再逐步推廣,意義非凡。
《方案》提出,海南自貿港要對標國際高水平經貿規則,打造成為引領我國新時代對外開放的鮮明旗幟和重要開放門戶。因此,要善用海南自貿港作為新一輪擴大開放的試驗地的作用,一些政策在其他地方不便貿然開放,可先在海南充分試驗再逐步推廣,直至全國層面的全面開放。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