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杭州11月3日電(記者屈凌燕)記者從杭州市市場監管局獲悉,杭州市開展“一體化、數字管”新型監管機制改革試點,形成了重點領域“紅碼”事項、雙隨機“黃碼”事項和柔性監管“綠碼”事項“三張清單”,通過數字賦能監管為企業減負。
對照“互聯網+監管”國家和省級監管檢查事項目錄清單和地方法規、規章,杭州已完成市場監管系統領域監管檢查事項的全面梳理。將涉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食品、藥品、特種設備等重點領域的監管檢查事項標記為“紅碼”,制定嚴格的年度監管計劃和措施,確保重點監管對象全覆蓋、檢查高頻次,守好安全底線。
除“紅碼”事項外,其他事項原則上都按比例實行“雙隨機”抽查,標記為“黃碼”,即檢查對象和執法人員均通過軟件系統隨機抽取,確保執法的公正性,避免任性執法。
“本次改革最大的亮點在于‘綠碼’。”杭州市市場監管局局長范建軍介紹,對法律法規沒有設定日常主動檢查要求的,或是雖有日常監管要求,但經大數據分析近三年監管秩序合規情況良好的,或是經審慎評估后認為企業違法危害輕微的監管檢查事項,進一步轉化為“綠碼”。“綠碼”以柔性監管為主,通過舉報投訴處理、轉辦交辦的“事件觸發式”檢查來替代主動發起的日常檢查,做到“無事不擾”“有事必查”。
數字化手段進一步為監管提效。依托杭州城市大腦和市場監管信用及風險評估軟件,杭州已實現對監管對象采用非現場數字核查或數字核查與現場檢查混合的檢查機制,既提高了檢查質量和效率,也減少了對企業的上門打擾。(完)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