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朱潔樹
[ 中國農村的故事就像是一部史詩,它浩大而悠久,厚重而龐雜,在此,我們選取秀才下鄉、旅游扶貧、淘寶生意三個角度,浮光掠影地一覷這些年來農村地區的發展與變化,也試圖從中理解鄉村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
鄉村建設,是近代中國的重要課題,也是中國知識分子反復琢磨的主題。從民國時期到新中國建立、改革開放,中國鄉村被當成發展對象、救國根本、脫貧攻堅陣地、綠水青山的家園……
中國美術學院視覺中國(000681,股吧)協同創新中心的空間生產與鄉土實踐研究組,在黃孫權的帶領下,花費4年時間,考察和調研了100多個村莊,最近,他們選出其中36個案例,加上相關藝術創作和歷史研究,匯集成了“鄉建中國思想展”,該展覽于4月9日至5月7日在杭州蕭山高帆攝影藝術館暨高帆紀念館舉辦。與展覽同期推出的“鄉建中國實踐者大會”,匯集了藝術家、建筑師、基層干部、實踐者的共同經驗。該項目的研究與檔案也將以線上資料庫的方式持續開放。
在展覽中,我們了解到這些在中國近百年鄉建歷史上有著重要意義的村莊的故事:中國土改第一村十里店、中國鄉建第一村翟城、中國第一個西方城鎮規劃典范北碚;還有美麗鄉村運動的典范、田園綜合體的典型、合作社與自治組織的范例、脫貧攻堅的成功案例;此外,也有淘寶村,這個名號由阿里研究所頒布,2020年6月,其數量已經達到5425個,它意味著,在中國大地上有那么多的村莊,其生活面貌和生存方式已經被一個平臺所全然改變。
“你目睹了一個巨變的時刻,傳統的農業文化正在轉到一個新的階段。我覺得,記錄這個階段特別重要。它是一場葬禮,也像是新生兒的洗禮,兩者同時發生。其中損失了非常多文化的豐富度!痹诮邮艿谝回斀浻浾卟稍L時,黃孫權如是說。
中國農村的故事就像是一部史詩,它浩大而悠久,厚重而龐雜,在此,我們選取秀才下鄉、旅游扶貧、淘寶生意三個角度,浮光掠影地一覷這些年來農村地區的發展與變化,也試圖從中理解鄉村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秀才下鄉是與非
河北省定州市有一個翟城村,1926年,平民教育家晏陽初將其作為鄉村建設的起點,開展了為期10年的定縣實驗。在其號召下,上百名知識分子下鄉,其中包括北大的音樂家、戲劇家下鄉教學、演出,也有農業專家下鄉指導。
當時的盛況,與今日知識分子前赴后繼參與鄉村建設的情形遙相呼應。定縣實驗奠定了中國文藝、生計、衛生、公民四大教育目標的基礎,然而,它也并不全然是成功的。定縣實驗八年之后,1934年調查出版的《定縣農村經濟現狀》記錄了定縣人口中約有20%常常連鹽也吃不起,33%的家庭負債累累。
在黃孫權看來,這體現了“鄉建理想未必能拯救國家內憂外患的政經處境”,對熱心于此的知識分子來說,也是重要的歷史教訓。
時隔70余年,2003年,三農學者溫鐵軍再次來到翟城村,沿著晏陽初的道路重啟鄉村建設實驗,這場新的實驗也僅僅持續了4年。
去年,當黃孫權帶著他的研究團隊來到這里,他們看到的只是一個普通的華北農村,“新建的混合磚造樓的水泥街道,寬直冷清,主街后的巷弄躲著的老房,深鎖或傾倒……”村民抱怨稱,“秀才下鄉”對村子沒有實惠,只搞藝文講座,沒有“增產”。
翟城村被稱為中國鄉建第一村,近百年來這里發生的故事,承載著中國知識分子參與鄉建的理想與希望、挫折與教訓。
類似的故事不斷在上演。
2018年,在第16屆威尼斯國際建筑雙年展上,中國館策展人李翔寧策劃了主題展“我們的鄉村”,其中一個案例,是貴州黔西南山坳里的小山村樓納,“樓納國際建筑師公社”一時間獲得了全球媒體的廣泛關注。兩年之后,當黃孫權的團隊循著其微信公眾號上的美麗推文來到這個村莊,展現在他們眼前的,只有緊鎖大門的鄉村圖書館、長滿荒草的綠地、供城里人度假的造型奇異的房屋,以及散落于大地的雕塑。他們訝異地發現,周邊村子的村民對這個“公社”也是一無所知。
樓納曾被描繪為現實版的桃花源,它曾受到建筑師與媒體的關注,然而,這些占據著土地的建筑物只是讓大地不再生長果實,當榮耀和關注紛紛退散,留給村子的只有落寞。
更著名的一個知識分子參與鄉建的例子,是安徽省黃山市黟縣的碧山村。2011年,文化活動家歐寧和策展人左靖共同啟動了碧山計劃。他們各自發揮特長,以“碧山共同體”的名義,邀請藝術家、導演、攝影師、音樂家、建筑師、設計師和學生志愿者造訪碧山,與當地居民一起,策劃舉辦了“碧山豐年慶”。
左靖和歐寧分別認購、修復了村中無人居住的破舊老宅當作自己的家,也將其作為村民、學者和志愿者聚會的半公共空間。此外,左靖發起“黟縣百工”項目,記錄了90余種傳統技藝,包括木雕、耕作技藝、壽衣制作、徽派建筑的造物技藝等,并創辦了名為《碧山》的雜志書。
同時,當地政府也出臺了一系列招商引資、古建筑保護利用的政策,吸引到更多資本與資源參與其中,先鋒書店老板錢曉華也在這里租下了已被作為倉庫的汪氏祠堂,并開出其第八家店。
當碧山計劃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爭議的聲音也逐漸涌現,社會學博士生周韻在到訪碧山之后寫下一篇批評文章,指責碧山計劃的精英主義傾向,“碧山村是裝路燈,還是看星星”成為一個核心問題,就此,雙方進行了幾番筆論,也激發了輿論的大量討論。
2016年,碧山終于裝上了路燈,碧山計劃也逐漸黯淡下去。“裝路燈,還是看星星”的問題,或許會一直持續。它代表了知識分子、藝術家和村民的不同訴求,也展現了理想和現實之間無法完全彌合的嫌隙。
旅游開發的悖論
2014年的央視春晚,黃渤演唱了一首歌曲《我的要求不算高》,在其身后的背景屏幕上,是一派美麗的田園鄉村景象,那是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的高家堂村。
在中國美麗鄉村的實踐中,高家堂村可謂是一個典范。從1998年起,村里實施封山育林,以毛竹為主體,發展清潔無公害的產業鏈。2000年開始,村里全面開展環境建設,拓寬路面、增加綠化、安裝路燈、配備垃圾箱,開始實施垃圾分類。此后,又建成了先龍湖水庫和湖州市第一家生態公園,停掉了村里的造紙廠、竹制品企業。2012年,村里引入社會資本組建了旅游公司,村集體占股30%。到2017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4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5萬元。
在黃孫權團隊看來,高家堂村是安吉生態建設的一個縮影,它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基礎上,把生態環境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艾F在環境好了,鄉村旅游也搞起來了,我們想讓村民更大層面地享受到我們的建設成果。”安吉縣山川鄉高家堂村村委會主任潘小眾表示。
高家堂村可算是一個成功案例。但在黃孫權看來,所有的模范都有特殊性,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每個案例都不一樣,在理論上很難做籠統的概括,或者普遍化復制其成功經驗,因為中國農村的差異性太大了。”
在很多類似案例中,我們看到旅游業給當地村莊帶來的實際利益,卻也無法忽視其中忽隱忽現的問題。
江灣鎮篁嶺村同樣是一個旅游資源得天獨厚的地方,它位于具有“中國最美鄉村”之稱的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在旅游開發之前,篁嶺村曾一度面臨缺水缺電、居民搬離、房屋失修等窘境。在“旅游扶貧”帶動下,篁嶺景區村民人均年收從3500元提升到4萬元,戶均年收從1.5萬元提升到13萬元,成為全國旅游扶貧示范景區。
然而,發展旅游也會有代價,在當地,黃孫權的團隊觀察到,曾經位于村民門梁上的那些描述神話傳說的木雕,被拆卸下來移到了展廳,取而代之的,是機器雕刻的“傳統花窗”。村民將自身的文化和歷史奉獻出來作為旅游資源,自身則繼續生活在一種表面和廉價的“傳統”之中。
另一方面,美麗的鄉村,作為城市的后花園,滿足了都市人休憩身心的需要。然而,當鄉村旅行成為一種流行現象,農家樂、歷史古街、民俗村落等鄉村旅游產品層出不窮。隨之而來的,是產品高度同質化、過度商業化、文化內涵不足等問題。
為此,江灣鎮開發了一些具有特色的文創,比如吉祥物“花花俠”,以及油菜花原創IP“黃花花”香水,婺源縣則用400平方米的3D畫來吸引游客。這些創意多多少少是基于村鎮本身特色的,但設計和創意依然不免粗糙和同質化,對于旅游者來說,這類粗糙的文化消費品持續地消耗著他們的新鮮感。2010年至2019年間,江西旅游總收入的增長率呈逐年放緩趨勢,也體現了江西旅游資源的消耗問題正在凸顯。
1989年,法國攝影師閻雷在黔東南肇興侗族拍攝到的水稻梯田,成為全球各大雜志的封面圖片,自那以后,西南少數民族村落與水稻梯田成為攝影師、觀光客的夢想之所,靠近交通主干道的村落首先受到觀光業的惠及,隨后是那些更為深度的“秘境”。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黃崗侗寨就是一個類似于秘境的所在,它位于山頂部位的盆地,四面環繞著山丘。以前,這里的年輕人會和所有西南鄉村青年一樣,前往東部的流水線找工作,或是在西部旅游業稍繁榮的地區從事少數民族民俗表演。當先發旅游地表演逐漸趨向飽和,黃崗也開始吸引到更多深度游客的注意。當地年輕人也開始回到故土,經營民宿,或者從事導演、表演等工作。
根據交通便利程度的不同,旅游業逐層滲透到這些傳統特色村寨,這的確帶來了工作的機會。但無論游客走到哪里,都會發生“凝視”危機。觀光客追尋著民俗特色而來,表演節慶儀式隨即變為當地居民朝九晚五的工作,久而久之,彼此都漸生倦怠。在文化觀光的旗幟下,還有多少傳統的本真?或許對于游客和表演者來說,這都是一個充滿迷惑的問題。
淘寶生意的誘惑
淘寶村是指活躍網店數量達到當地家庭戶數10%以上、電子商務年交易額達到1000萬元以上的村莊。2013年,阿里發布了20個淘寶村,到了2020年6月,全國淘寶村的數量已經達到了5425個。
在河南古都洛陽,平樂村的村民發現了一種與其傳統休戚相關的生財之道——牡丹畫。從隋唐開始,洛陽就有種植牡丹的傳統,洛陽牡丹也一直存在于文人墨客的吟唱之中,明清時期,當地就涌現了一批畫牡丹的農民畫師。及至現代,牡丹畫的需求始終綿延不絕,自然而然地,有村民在淘寶上發現了商機。
2012年,平樂牡丹畫創意園區誕生了。園區占地245畝,外觀排列如同牡丹花一般綻放開,中間的花蕊是牡丹花美術館,寫生基地、牡丹畫電商賣家工作室則是花瓣。很多人放下農具拾起了畫筆,2016年,村中畫師有上千人,活躍的淘寶店鋪有140多家,幾年之后,很多人發現無法兼顧畫畫和銷售,轉而專門畫牡丹,淘寶店鋪也經過優勝劣汰,活躍者只剩十幾家。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以鐵觀音聞名,其下屬的灶美村,則另辟蹊徑,以藤鐵工藝品開創了自己的一番天地。與平樂村的情況一樣,這里的藤鐵生意也是由較大流量的淘寶店經營,大多數村民則負責訂單加工。
黃孫權的團隊在村里看到,這里家家戶戶都建起了幾層高的樓房,推開門,是一個又一個家庭工廠的景象。村里到處都是水泥路,拉載著加工品的電動三輪車來回穿梭在村子里,滿載著貨品的卡車接連不斷地離開灶美村,通過省道前往各地。
也有村民抱怨說,每家不分晝夜地加工金屬,導致噪音大、廢水橫流、空氣質量差等一系列問題,但他們已經無法回到在山上種茶的日子了。曾經被農田、茶山、溪水圍繞的山村灶美已經漸漸消失,曾經維系著村民感情的戲臺廣場,如今也成為無人聚集的練車場。
信息化的平臺匯聚了來自全國乃至全球的商機,水泥馬路將家家戶戶和外界聯系起來,也完全地改變了村民賴以生存的方式,然而,當人們開始忙碌地轉換賽道,沉醉于制造和加工,是否,也在不經意間遺失了一些傳統中珍貴的東西?
江蘇省宿遷市的耿車鎮,展現了故事的另外一面。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這里從貧瘠的農田,變為垃圾集散地與再生資源加工地,但由此產生的環境問題令村民困擾,2009年開始,村民們紛紛轉型做電商,一部分人做的是家具行業;另一部分人則轉向盆景園藝,向外界售賣多肉綠植。隔壁的王官集鎮,則選擇了裝飾畫的生意。
黃孫權的團隊意識到,無論是家具、綠植,還是裝飾畫,都是房地產相關的消費市場,中產階層在置辦家具時,傾向于購置符合自己愛好風格的加工品來美化居住空間。這正與當下城鎮化的趨勢休戚相關。
淘寶村的故事各不相同,但它們不約而同地,反映了正在發生的三個趨勢:工業化、城鎮化與信息化正在深刻地改變著鄉村的面貌。在黃孫權看來,這也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穿透中國的故事,是西方式的現代化打開中國的故事,是一個重新發明鄉土的過程。
“鄉建中國最重要的三個決定性的過程,是工業化、城鎮化(都市化)與信息化!秉S孫權認為,當下對于農村而言,最重要的是城鎮化,證據是房地產價值每年占全國GDP產值逐年提高以及農村人口逐年下降。他相信,“未來,三種發展模式的平衡將是關鍵:農村的生產力、農村的再生產力,以及如何讓知識信息產業落地農村!
水泥馬路會鋪到每個村莊
在這個趨勢的洪流中,黃孫權的團隊也注意到了一些微弱但不同的聲音,其團隊的杜若記下了探訪中洞苗寨的故事。
貴州省安順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縣是貴州14個深度貧困縣之一,這里也擁有典型的喀斯特石漠化區域,高山深谷中,曾經活躍著游擊和逃亡的人,或者說,“蓄意的野蠻人”。而今,在中洞苗寨,依舊生活著20余戶洞民。據村民透露,這些洞民都是因戰亂從一些大城市遷來的,由于過去“穿不上身,吃不上口,在平原地區坐(居。┎幌聛怼保试谘露磳さ帽幼o。這里被國家旅游局考證為中國乃至亞洲“最后的穴居部落”,吸引了大量背包客、騎行和攀巖愛好者。甚至也有洞民經營起民宿生意,此外,他們也靠養牛、賣蜂蜜等維生。
但在政府最近的扶貧減貧計劃中,中洞被判定為“因條件受限無法實現種植產業調整”,需要易地搬遷減貧。不愿搬遷拒絕簽字的洞民,因此與勸遷者展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拉鋸戰。
“資本主義會穿透各種社會空間,穿透不同的社會團體,穿透所有的文化和習俗,最后,它也穿越了大山的阻礙。讓山坳坳里的農村,變得和其他地方都一樣!秉S孫權對此解釋道,“水泥馬路會鋪到每一個村莊,鋪到每一戶人家的門口,邀請你出去,和世界聯通在一起!
但總有人做出不同的選擇。因此,“他們唯有向那些貧瘠的地方,那些尚未開發的區域,那些不買不賣的,不努力工作的,還未分享債務的,沒有被賦予信用的最后一里尋求庇護!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