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林小昭
近年來,在數字經濟的帶動下,杭州人口增長勢頭十分迅猛。
十年增量位居長三角第一
杭州市統計局發布的杭州市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全市常住人口為11936010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8700373人相比,共增加了3235637人,增長37.19%,年平均增長率為3.21%。杭州取代溫州,成為浙江省人口總量最多的城市。
杭州規劃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湯海孺對第一財經分析,杭州人口快速增長,主要得益于近年來新經濟、數字經濟的高速發展,數字經濟快速發展提供了更多的發展機會。
數據顯示,去年杭州以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主要特征的“三新”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達35.5%;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4290億元,占GDP的26.6%;高端制造、人工智能、電子商務、信息軟件、文化創意、休閑旅游等產業增勢強勁。
杭州市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1年一季度,全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實現增加值1120億元,同比增長28.1%,兩年平均增長16.6%,占GDP的26.7%。相關產業中,電子信息產品制造產業同比增長39.8%,兩年平均增長14.4%。
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牛鳳瑞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近年來,杭州數字經濟、新經濟發展的勢頭很好,發展后勁很足。
以電商為代表的數字經濟產業,提供的就業崗位多,薪酬也高。根據招聘平臺BOSS直聘發布的《2020四季度人才吸引力報告》,人才需求量前50城白領平均薪資8210元,北京以平均招聘月薪13138元位居榜首,緊隨其后的上海、杭州、深圳三座城市平均月薪也超過萬元。
今年的杭州市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20年,杭州對優秀人才的吸引力持續增大。2020年,杭州市新引進35歲以下大學生43.6萬人,人才凈流入率持續保持全國第一。
在長三角地區,杭州的人口總量上升至第三,與第二名蘇州的差距也從2010年的176.56萬人縮小到2020年的81.2萬人。從十年增量上來看,杭州323.56萬人的增量在長三角主要城市也大幅領先。
由于大量人才的流入,杭州15~59歲人口年齡占比達70.12%,位居長三角城市第一位,未來杭州的人口紅利優勢十分突出。此外,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每10萬人中擁有大學文化程度的由18881人上升為29317人,超過了廣州和深圳兩大一線城市,人口紅利正逐漸轉化為人才紅利。
余杭增長最猛
分區域來看,占比提升幅度最大的是余杭區和臨平區,其中余杭區人口占全市比重從2010年的6.69%上升到10.28%,臨平區占比從6.76%上升至9.85%。
今年4月9日,浙江省人民政府發布關于調整杭州市部分行政區劃的通知,其中包括:撤銷杭州市上城區、江干區,設立新的杭州市上城區;撤銷杭州市下城區、拱墅區,設立新的杭州市拱墅區;撤銷杭州市余杭區,設立新的杭州市余杭區;設立杭州市臨平區;設立杭州市錢塘區。
在調整后,原來的余杭區一分為二,即新余杭區和臨平區。兩區人口合計從117.03萬增長至240.25萬人,超過了蕭山(210萬人),增幅達到105%。此外,錢塘區占比從5.47%上升到6.44%。蕭山區、濱江區占比也明顯上升。
湯海孺說,余杭增長快,主要與數字經濟快速發展和城西科創大走廊的建設密切關聯。數字經濟產業主要就是在余杭區。錢塘區包括了下沙和大江東,下沙第三產業尤其是研發發展很快,大江東隨著地鐵和中心城區的建設,服務設施也上來,智能制造產業發展很快。
相比之下,上城和拱墅兩個主城區占比下降。上城占比從11.87%下降到11.09%,拱墅從12.39%下降到9.39%。
湯海孺分析,拱墅和上城兩個老城區的人口處于增長的態勢,只是占全市的比重下降了。這是因為,主城區的發展空間比較有限,主要是存量的提升,要發展新的功能和產業比較難,新發展的動能和產業主要在主城區周邊的外圍城區如余杭、蕭山等地。
中心城區人口規模是衡量城市規模大小的重要依據。改革開放初期,杭州在城市基礎、資源要素集聚方面確實不如南京,中心城區人口規模比南京小不少。不過當前,杭州的中心城區人口已經超越南京。
在這個過程中,交通基礎設施尤其是城市軌道交通網絡的完善,也加速了產業、人口的外溢。去年12月30日,杭州地鐵四號線開通,運營里程達到307公里,十城區實現地鐵全覆蓋。2022年杭州亞運會前,杭州將形成“10條軌道普線+1條軌道快線+2條市域線”共計13條線路,總長度達516公里的城市軌道交通骨干網絡。
湯海孺分析,杭州地鐵建設很快,軌道交通建設有利于城市框架擴張,軌道交通的發展會進一步促進產城融合發展。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