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盟第三季度的發債規模可能達到約450億歐元。 ]
時隔一年,歐盟“恢復基金”的發放計劃終于揭開序幕。
歐盟委員會(下稱“歐委會”)稱,截至5月31日,所有成員國均批準了“恢復基金”使用計劃。至此,“恢復基金”進入發放階段。歐委會表示,將從本周開始審議各成員國的使用計劃。同時,該機構將與銀行合作,開始籌集資金,制定發行和拍賣債券計劃。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楊成玉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恢復基金”發放在即,將促進歐盟經濟復蘇,新能源與科技領域或將受益。該基金主要還是為實體經濟融資,不太可能大規模流入股市、債市或樓市。該計劃有可能短期對通脹產生影響,但與其他因素相比,對目前通脹的影響不會太大。
歐盟發債計劃揭開序幕
去年7月,歐盟成員國領導人就7500億歐元規模的“恢復基金”達成一致,該基金將通過貸款和撥款的方式為各成員國提供支持。此后,各成員國在國內層面制定“恢復基金”使用計劃,并將此遞交給歐委會。
對于各國遞交的“恢復基金”使用計劃,歐委會表示,預計審計將持續一個月的時間。
歐委會稱,從6月1日開始,該機構將邀請來自歐洲和其他地區的大型銀行,通過標售及銀團在一級交易商網絡中發行歐元區公債。
對于歐委會第一批發放的債券,法國負責歐洲事務的國務秘書博恩表示,歐盟這一批發放的債券總額將達到100億歐元,力爭在6月底前發放完成。這一批發放公債期限在3年~30年之間,同時還將發行一年期以下的短期公債,即歐盟國庫券。
至于接下來的發債計劃,從中短期來看,歐委會預算和行政委員哈恩表示,如果各成員國政府今年申請的預融資側重撥款部分,歐盟第三季度的發債規模可能達到約450億歐元。
從長期來看,歐委會稱,在2021~2026年間,歐委會每年將執行1500億~2000億歐元的債券融資操作。截至2026年年底,歐委會將最終發放總額達8060億歐元債券,其中近三分之一將為用于支持環境與新能源項目的綠色債券。
是否將加劇通脹陰霾
歐委會稱,“恢復基金”發放進程不斷推進,將推動歐盟經濟從疫情中迅速恢復,并使得歐盟向更綠色化和數字化的方向發展。在最近發布的2021年春季經濟預測中,該機構稱,得益于“恢復基金”、疫苗接種兩項計劃進展良好,歐盟經濟將在2021年增長4.2%,2022年增長4.4%。
國際評級機構標普認為,未來5年,歐委會提供的資金將助力歐盟經濟增長,但具體增長幅度取決于這些資金的實際使用情況。
那么,“恢復基金”能否真正落實,進而為實體經濟服務?對此,楊成玉表示,歐委會在最開始創立“恢復基金”的時候,就設立了明確的用途。在實施的過程中,歐委會也是與各成員國協商,采取“一國一事一議”的原則。成員國只有在明確闡釋資金使用流向后,歐委會才會批準其資金發放計劃,上述流程杜絕了流入非實體經濟的風險。
具體到哪些領域可以受益于“恢復基金”,牛津經濟研究院高級經濟學家克拉爾(Daniel Kral)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新能源與科技領域或將受益。
在他看來,在新能源領域,交通和建筑是歐盟各成員國政府關注的兩個細分領域,低碳出行與公共設施改造(例如學校、醫院、政府大樓等)值得關注。在科技領域,各國政府投資主要將落在加快政府數字化轉型方面,這將提升醫療、教育、社會服務等公共服務的數字化程度,以及推進高速寬帶及5G建設。
不過,“恢復基金”的推進也使得市場擔心,是否會加劇歐元區的通脹?歐委會稱,今年歐盟將向各成員國注入超過1000億歐元。作為歐盟最大的經濟體,德國聯邦統計局5月31日的數據顯示,該國5月通貨膨脹率(CPI)同比增長2.5%,為2018年11月以來最高水平。
在楊成玉看來,從短期看,歐盟開啟“恢復基金”發放程序,的確有可能進一步推升通脹,但與其他因素相比,歐盟財政刺激對通脹的影響并不會太大。
他認為,目前歐元區通脹加劇,主要是由大宗商品漲價和供應鏈短缺導致的。德國統計局也稱,該國5月通脹飆升,主因在于能源價格同比上漲了10%。“從進出口的角度來看,歐盟一方面需要進口原材料和中間產品,另一方面還得出口大量制成品和中間產品,所以(歐盟國家)對價格波動相對敏感。”楊成玉表示。
最新評論